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注释:1.南有樛木:南,可理解为南方的地区、南山或南方的山上。樛(音鸠)木,树枝向下弯曲称为樛木。孔颖达疏曰:"以兴必取象,以兴后妃上下之盛,宜取木之盛者,木盛莫如南土,故言南土也。"这句话大意是:"用‘兴'的修辞手法写诗必定先要有起兴的对象,以此来比喻后妃上下的兴盛,用树木的茂盛形容最相宜,而树木最茂盛的地方莫如南方地区,所以《毛传》释为南方地区。"
2.葛藟累之:葛藟(音垒),亦称"千岁藟",现代称"常春藤"。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千岁藟》:"苏颂曰:‘藤生蔓延木上,叶如葡萄而小,四月摘其茎,汁白而味甘,五月开花,七月结实,八月采子,青黑微赤。'陈藏器曰:‘冬只凋叶,大者盘薄,故曰千岁藟。'"
累(音雷)之:累,缠绕之意。
3.乐只(音洛纸):快乐,和美。只,孔颖达疏曰"犹是也";朱熹注释"语助辞",均可通。
4.福履绥之:福履(音吕),孔颖达及朱熹的注解均为:福禄。而笔者的个人见解,此诗的"福履"翻译成"善心"或"善行"更贴切,更容易让现代的人理解。当然善心或善行中,包含了您用钱财或物品(福禄)去资助他人。绥(音虽),(使)安定、安抚。
5.荒:奄,覆盖。
6.将(音姜):扶助。
7.萦:缠绕。《康熙字典》:【玉篇】萦,旋也。【广韵】绕也。【诗.周南】葛藟萦之。
8.成:就也;使成功之意。
9.以上注音除了"履"字外,其它的字读音均参考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及朱熹的《诗经集注》。注释除"福履"一词略有不同外,其它也是这样。
赏析:《毛诗.序》:<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恩德施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而无嫉妒之心焉。后妃能和谐众妾,不嫉妒其容貌,恒以善言逮下而安之。
这首诗在《诗经》中的排序是第四首,笔者先将<野有死麇>提前赏析了,其实不敢改变《诗经》的次序,将来赏析到<野有死麋>这首诗的时候,会把次序调过来。
《诗经》在第四篇<樛木>诗中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不能有嫉妒心。那么君子或淑女应该怎么做才能去掉嫉妒心呢?或者说一位没有嫉妒心的君子或淑女,他/她是如何做的呢?请看下面的赏析。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大意: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樛木),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大意: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抚人或使人安定。言外之意是,君子以帮助别人而快乐。
朱熹曰:"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本诗还是以"樛木"及"葛藟"起兴,然后再讲到君子所应该具备的品行。我们看,下垂的树枝(樛木)让葛藟爬上来快乐的生长和蔓延。以之教化人,君子也以帮助别人而快乐。而君子能够这样帮助别人,是因为他没有嫉妒心。
为了了解此诗的内涵,笔者用这么一个故事来串讲此诗:北宋时期,在江州府临江乡有这么两个读书人,一位叫张弘古,一位叫卢仝德。张家是富裕人家,而卢家是贫穷之家。弘古与仝德从小在一起玩耍长大。到入学年龄的时候,仝德虽然从小就显得很聪明,闻一知十,但因为家境贫寒交不起束脩而面临缀学,弘古就回家求父亲,请父亲资助仝德读书。弘古的父亲也是个好善之人,认为资助别人读圣贤书是做好事。但张弘古的父亲也说了,还要看卢仝德这孩子是不是个读书的料子,如果仝德真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那么一直资助下去都没有问题;如果仝德不爱读书,或虽然愿意读书,但根本就领悟不了,先生也认为这孩子不是读书的材料。那么也就资助他读一两年书,让他当自己儿子的伴读。
可是,事实证明卢仝德这孩子确实是读书的材料,领悟力、记忆力都很强,先生也很喜爱他。反而是张弘古显得木讷了些。因此,弘古的父亲也就一如既往的资助卢仝德读书,并常常接济仝德的家庭,使仝德能够安心读书。张弘古也没有因为仝德书读得比自己好,先生经常夸奖他而起嫉妒心。还是把仝德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
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张弘古和他的父亲的所作所为,就体现了"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这样的品德。看到他人的优点,不仅不嫉妒他人,反而给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他生活安定,能继续发挥他的长处或优点。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中,"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体现在人与人交往中的方方面面。在朝廷中,您是一位宰相,您手下的官员中,可能很多人比您有本事,您应该怎么做呢?一位七品的县令,您负责的衙门中,可能有个小官吏比您有才识,您又应该怎么做呢?
而一个普通的古代家庭中,可能有正妻及几个妾,正妻如何与妾处理好关系呢?在皇宫中,有皇后、妃子及普通的宫女,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皇后如何与宫中的女官处理好关系呢?古人讲,先齐家而后治国,如果一位大臣的家庭中妻妾不和,闹得一团糟,大臣如何协助皇帝治国呢?如果皇宫中皇后与妃子不和,争争斗斗不休止,皇帝还有什么心思处理政事呢?所以《毛诗.序》说:"后妃能和谐众妾,不嫉妒其容貌,恒以善言逮下而安之。"也是讲这个道理。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樛木),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并且这根樛木都被葛藟覆盖了("荒"是覆盖的意思)。
樛木是指下垂的树枝,并不特定指是什么树上的一根下垂的树枝。也许这棵树,它本身的树叶或花朵并没有多少,可是却有好几根葛藟爬到树上,茂盛的生长并开出美丽的花朵,把整根树枝都覆盖了。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扶助他人("将"是扶助的意思)。
笔者再接着讲前面的故事:后来,卢仝德因为书读得好,在应童子试及州举人考试中均名列前茅,被江州府举荐到东京汴梁参加礼部的进士考试,而张弘古反而没有被选上。也就是说,卢仝德的光芒(或说名声)已经盖过了张弘古。可是,张弘古和他的父亲还是真心的为卢仝德高兴,并出资让卢仝德到京城应试。
在这个故事中,张弘古的父亲就好比是一棵树,弘古好比是一根樛木;而卢仝德就好比是葛藟。换一句话说,张弘古和他父亲体现了"乐只君子,福履将之"的品德。要具备这种品德,首先就是要没有嫉妒心。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樛木),好几根葛藟爬上这根树枝,缠绕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成就他人。
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这句话的大意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行。小人则相反。"
笔者个人浅见,帮助别人,也要看此人是好人或坏人,他现在或将来有可能做好事或坏事。否则就等于是"成人之恶"了。因此笔者举了一个古代的人资助他人读书的例子,因为古人读的四书五经是圣贤写的书,教给人的是治国安邦及做好人的道理。至于此人将来没有做好,或做了什么坏事,那是他没有按照四书五经说的道理去做,跟资助他读书的人无关。
笔者不敢举现代人资助别人上学读书的例子,并不是反对别人这样做,别人怎么做,我管不着。但有一个道理我认为值得探讨:现代中国大陆的教科书已经完全摒弃古代的传统道德和礼仪,也就是敬奉天地神明,遵守道德礼仪做好人的道理。中共教育体系编的那些政治书、历史书宣扬的大部分都是斗争哲学而不是古人讲的宽恕和谦让。如近代史中宣扬要么是中共红军当土匪烧杀抢劫的事情,要么就是经过篡改了的中国的抗日战争历史等等,中共对其当汉奸及出卖国土的历史只字未提。因此,在这种教育体制上成长起来的人,到了中共政府中任职,就形成一窝窝的贪官污吏,更有人死心塌地的跟着中共干坏事迫害善良的民众。这里说的是中国大陆的一个普遍社会现象。
因此,笔者这样说的意思是,在现代的社会中,特别是在中国大陆,赞助他人,应该更慎重一些考虑。
辞汇运用:这首诗的词汇,如"福履"等的词意均如注解,至今没有大的改变。因此就不再拿出来单独讲解。
结语:<樛木>这首诗讲了一位君子在没有嫉妒心之后的所作所为,也就是看到别人有优点的时候,真心的为别人高兴,看到别人有困难或不足的时候,无私的给予帮助和补充,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明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