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最大的抱负在政治,他渴望重整当时紊乱不堪的社会秩序,解救人民的痛苦,可是他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方面。他学而不倦,教而不厌,谨慎虚心,诚恳的面对学生和后代,博得万世师表的美名。在孔子以前,国家推行教育,全靠政府的官学,到了孔子时代,私人讲学制度才算确立。他所收的学生很是复杂。从他开始,提倡教育机会平等,有教无类。上自君臣大夫,下至村夫俗人,不论老少贤愚,都可以随时向他请教,打破了贵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的特权。
孔子有教无类 对学生因材施教
孔子平常教育学生,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归纳起来,只有文,行,忠,信四个字。文是诗,书,礼,乐方面的知识。而行则是躬行实践,不说空话。忠是尽心尽力,信是诚实不虚,平日自己要多加反省,更需要师友的督导和鼓励。他因材施教,凭学生的资质天赋,调整教材教法,是生活教育的先驱。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有问无不答,有答必然中肯,而且富于启发性,将教与学结合在一起,开放而前进。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为他在中国历史上铸下了不朽的地位。
孔子在自己的乡里,容貌恭敬温厚,好像不善辞令的样子,可是在宗庙祭祀和议论朝政的时候,却言辞明晰通达,而态度更谨慎罢了。他出入宫门,总是低头弯腰急行而前,端庄有礼,以示尊重国君。奉命迎接宾客的时候,一定进退有节。他日常用餐,定时定量,鱼不新鲜,肉已变味,或切割不规矩的都不吃。偶然饮酒,但能适可而止。
遇有朋友或弟子过世,他一定亲往照料,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没有吃饱过的,那一天里哭过,就不会再唱歌。孔子出门上车,一定身正而立,手执缰绳。在车子里面,不东看西看,不大声说话,也不用手乱指,这些都合乎现代生活的观点。
孔子平时教导学生,很少谈到鬼神的事情,但是承认天是人类最高的主宰,穷通吉凶,自有天命。他自信有继承文化道统的责任,上天一定会保佑他。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中心思想,并不深奥,只要有一颗爱人的心便是仁。仁者没有私心。即使遇到因难危险,若处之泰然,心中宁静,就不会有甚么忧惧了。
注:有教无类,对受教育者不分高低贵贱,都一视同仁(类:类别)。
来源: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