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见证孩子在国外的成长(图)

 李般若 父母
或许李般若在上海读完高二来到英国念A-level的时候,他的父母并没有想到,两年后他们的儿子会以优异成绩考上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

离开中国四年时间,年轻的般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他的父母对当年的决定感到庆幸吗?

"我们一直认为般若是个很有潜质的孩子,他并不会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书本上。我们觉得,像他这样的学生应该到国外读书,像剑桥这样的学校就很适合他。"般若的父亲李维正说。

并不会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书本上的般若从小到大都是上海市重点学校的学生,虽然不会进入前三名,但也会在十几名上下徘徊。

更像朋友

般若小的时候,李维正和赵薇节夫妻俩人工作繁忙,常常把小般若一个人留在家里安排自己的晚饭。母亲说,如果般若没有这样的独立自理能力,她并不肯定当年是否会放心地把般若送出国。

" 般若到了英国后,似乎没有遇到太多的困惑。我和他曾经在网上讨论过抽烟的问题。孩子出了国,抽烟啊,谈朋友啊这些问题,都会让家里人担心。我并没有对般若说过绝对不要做这做那,我告诉他,抽烟偶尔为之可以,但是不要上瘾。但他对我说,妈妈,抽烟的人,要么无聊,要么困惑,要么无所事事。他说我很充实,时间总是不够用,因为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很多。他的这番话让我放了心。"

"80后"出生的一代,是中国特殊的一代。经历了风雨波折的祖辈父辈,在教育"独苗"的问题上,似乎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太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独生子女出国后发现,无论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父母为他们打下的基础、做出的准备,都远远不能帮他们解决异国求学路上遇到的各种难题。

"般若从小个性独立,我们做家长的更像朋友一样和他交往,从不会因为他做错什么而责骂甚至打他。母亲有时候还稍微严厉一点,不过她的评价是我们父子俩的关系更像兄弟一样。"

关心了解

在父亲心中,般若越来越成熟了,他能独立面对社会,他个人的发展超出了父母的想象。

"A- level的两年,我们要求他把功课放在第一位,他做到了。余下来的时间有人很无聊,但他参加社区活动,过得非常充实。这一点我们很赞同。在参加社区活动的过程中,他不仅提高了英语,交到了朋友,而且还对英国社会有了更多的认识,后来他又获得到《卫报》实习的机会。我觉得这些对他考入剑桥都是有帮助的。"

"社会的实践经验反过来也促进了他的学业。在剑桥学习的时候,他压力很大,每天晚上读书到两三点钟。在这样的学业压力下,一个人可能会觉得比较孤独。但是他觉得自己生活很充实,精神上也很稳定。"

与父亲相比,做母亲的会担心更多的问题,吃得好吗?习惯不习惯?赵薇节女士说,其实她清楚,般若在过去这四年不可能没有碰到过问题,也不可能没有难处,"但是他不会和我们诉苦。面对所有的问题,他都会像一个男子汉一样自己去扛。"

儿子出国两年就考到了剑桥,李维正和赵薇节夫妇常会被亲戚朋友们问到,什么时候送孩子出国最合适。

"我们认为,在国内读到高二出国比较合适。因为孩子在国内的基础教育已经接受完了,基本功打得比较扎实,另外在知识衔接上比较紧凑,年龄也相对成熟了。般若的情况是这样的。做家长的要对自己的孩子有所了解。不适合出国的,不应该勉强。"


本文留言

作者天舒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