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白毛女并非彼白毛女

据《长江日报》报道,著名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到华中师范大学和学生探讨流行文化,一位"90后"女生小谢说:"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很风雅的人。加上有钱,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即便是年纪大一点也不要紧。"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舆论的严重关切。因为这个议题并非只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政治意义。

《白毛女》是一部政治宣传作品,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生故事,但这个作品中的人物却是活生生的人,与《半夜鸡叫》的完全杜撰有所不同。作品中的喜儿既没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又不懂政治,她当然不是以阶级斗争的观点考虑问题的,而是以她自己的心理感受来判断事物的。显然喜儿不喜欢黄世仁不是因为钱的问题,也不是因为父亲杨白劳的反对,而是她自己根本就讨厌黄世仁,至少在她的心里黄世仁不像当今谢小姐认为的那样有魅力。相反,她宁愿逃跑也不愿卖身救父,说明她厌恶用感情做交易。至于黄世仁真的那么不可爱还是杨白劳根本就不值得救,还有杨白劳和黄世仁到底是怎么结的仇,就只有天知道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白毛女现象在当时只是个案,不代表主流的价值观,是被文人墨客经过精心雕琢树立成典型的。实际上,在任何社会,在任何时代,甚至在世界任何地方,白毛女式的人物都是大量存在的,那就是把感情放在物质利益或社会习俗之上并宁死不屈,这在国内外的古典著作中并不鲜见。

宣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个别人的价值观主流化,但这样做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人造价值观所形成潮流的寿命是有限的,中国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一旦人造价值观走向了破产,那么对立的思想倾向就会以极端的形式发起报复性反击,这就是中国现代社会为什么总是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根本原因,这次白毛女议题只是一个betway体育手机网 的思想展现而已。所以中国的宣传部门是中国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最大隐患。对于宣传的负面作用我深有体会。我的一位表哥韩战时被俘,最后去了台湾。他曾经对台湾的政治宣传非常反感,根本就不相信中国大陆会发生严重的政治迫害事件。直到一九九二年他首次回到大陆探亲时才了解了全部的真相。原来事实的触目惊心远远超出了他的想像,他的那些当年选择返回大陆的战友们几乎全部受到了政治迫害非死即伤,而他当年的一个艰难而又极其简单的选择则令他不但逃脱了厄运,反而后来过上了比较幸福的生活。更为戏剧性的是他的亲人们还享受了多年的"烈属"优待,而改革开放后又享受了台属的光荣!

可见政治宣传只不过是一种精神信仰,有时对心灵会造成严重的扭曲。而信仰如果不合时宜,还可能遭致杀身之祸。当年的"甫志高"如果能够预先知道历史的发展结局,他就不会背叛自己的信仰了。同样,当年的"江姐"如果知道革命胜利后还有反右、文革等巨大风险等在那里,并不像想像的那样美好,她也不大可能为自己所痴迷的天真理想去献身。适度的信仰可能会成为一种精神动力,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但是过度的信仰则可能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甚至会为其丧失生命。

中国大陆正在经历着摆脱政治宣传后遗症的艰难历程,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因为人们的思维方式是很难迅速转变的,需要经过无数事实的长期验证和对比才能发生作用。所以现在很多国人至今还不能理解文革时期人们的思想为什么会那么疯狂、那么投入、那么天真?其实那都是过度信仰所致。现在虽然人们普遍对当时的信仰嗤之以鼻,但那些信仰的影子还在人民的心灵中发挥著作用。因为当时的信仰是触及灵魂的,所以这种精神污染的清除和免疫过程也一定是触及灵魂的深刻革命。这种转变虽然漫长,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它确实是在不可逆转地发生着,矫枉过正将是很正常现象,对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思想准备。白毛女热议现象就是人们思想反思的典型课程,只有不断地进行这样的深刻反思,中国人民的思想才会一天天地成熟起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赵永泰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