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三年总书记胡锦涛和温家宝先后被任命为主席和总理,"胡温体制"形成。有人认定"胡温元年" 带来"胡温新政",中国会从"富人和权力时代"转型到"公正、宪政、人本和多元"的和谐社会。
胡锦涛和温家宝
在民主国家,通常最受爱戴的政府也只能执政八年。今天已经踏入2010年,胡温体制七年走来,我们也可以作一下盘点了。
社会不稳定
过去十来年,群体性事件持续飘升;过去短短数月里,强制搬迁引发数起自焚。中共建国六十周年阅兵大庆和经济领域里大规模的国进民退,凸显了国家权力的恶性膨胀。2009年圣诞节,中国政府对《零八宪章》起草人之一刘晓波博士以言治罪,宣判长达十一年的刑期,强化打压宪政主义和多元主义。
诸多迹象表明,中国继续滑向失败国家,以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一百名思想家其中多位预测中国今年最可能出现社会动乱。所谓"胡温新政"已成"胡温折腾"。
经济上的怪状
胡温利用团派干部工于宣传作秀的特长,力图打造"亲民、爱国"的品牌。中国作为美国外债的最大持有国成为了"大国崛起"的标志;作为世界上接受外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被说成是"前途美好"的例证。
如果我们认识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008年是四万多亿美元,外资从未超过该总量的6%;而中国购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国债达七千多亿美元;还用五千多亿美元购买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股份。资本在中国的大出小进怎么又成了"大国崛起"的标志呢?
刚去世的诺贝尔奖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一个原理,生产要素会从丰裕的国家流向稀缺的国家。中国和美国相比,前者劳力丰裕、资本稀缺,后者正好相反。为了追求更高的回报,资本应从美国流向中国,移民则从中国流向美国。
奇怪的是,中国政府把大量的资本投入美国的债务市场,形成了世界经济史上一大怪现状:一个尚在奔小康的穷国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筹集资本。
照理说,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力资源和潜在的市场,只要它们与资本结合,就可以创造就业、提升生产率、带动消费、促进发展。但资本大量流出中国民间,对国内的创业、尤其是中小私营企业(例如"夫妻老婆店") 无疑是抽薪断水。
另一方面,中国国内资本进一步稀缺为外资追求高回报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因此,在中国国家资本流向华盛顿的同时,华尔街的私人资本涌入了中国,并在过去的十年间获得两位数的增长。中国资本使华盛顿得利、中国市场使华尔街暴发、中国价格使美国消费者暴殄。
与此同时,中国的基层银行系统无力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四大银行系统大量裁员,农村合作社信贷体系破产,民营企业家缺少创业启动资金,基层(尤其是农村)就业和消费双双不足,基层政府深陷财政危机。中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于对外出口和外资引入,却与国内就业和民众消费脱节。对于一个高举"爱国主义"和 "民族主义"、高唱"以民为本"和"中国特色"的政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嘲讽。
胡温的倒退
在邓小平"强人时代"和江泽民"常人时代"后,善良的人们期盼"温弱"的胡温会更多施展"软实力",执政作风会有更多的温柔。
出人意料的是,扛着毛、邓、江、胡的画像、踏着毛泽东思想方阵,胡温领着中国又回到了华国锋时代的平庸和僵化、毛泽东时代的仇外和暴虐。
对此,我们可以有圆满的解释:邓小平面对一个尚未发育的公民社会,自信他有能力推动自由化而又不至走到民主化。所以,中国社会在强人下的八十年代看到了自由化。
相反,由于公民社会的长足进展,胡温极度惧怕自由化会给民主化制造机会,导致专制政权垮台。所以他们反而向法西斯主义退缩,强化对公民社会的钳制。刘晓波的严判遵循的就是这一逻辑。
胡温体制还会照此逻辑,继续深化对运动的绞杀、扩大对自由派的镇压。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财政滑坡的背景下,如此"折腾"只会进一步激化政权与民众的冲突,消耗政府更多的资源,增加突发事件的变数,催化派系的权力争斗,深化中共政权的合法性危机。
"胡温折腾"还会折腾掉许多人对现有体制残存的希望,折腾掉许多人对中国的友善和敬意,最可怕的是,它会折腾掉中国平和渐进的民主转型机会。
作者简历
夏明, 纽约城市大学(斯德顿岛学院)政治学教授。 曾任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国思想库伍德罗·威尔逊中心、新家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研究员。 著有: 《二元发展型国家: 中国转型的发展战略和制度安排》 (The Dual Developmental State, 2000年) 和《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与治理:走向网络治理模式》(The People's Congresses and Governance in China: Toward a Network Mode of Governance, 2008)两专著。是HBO纪录片《劫后天府泪纵横》制片人之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点评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