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日,《重庆日报》大幅报道,薄熙来探望中共树立的 “少年英雄”刘文学的生母,刘文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共舆论工具宣传出来的“少先队员典型”、“阶级斗争的好少年”,他要求全市学校挂刘文学的照片,讲刘文学的故事,让孩子们学习他的精神。这是薄熙来自“唱红歌”、“发红色短信”后的又一“红色表现”,薄熙来借助这些“红色”标签,似乎说明其政治正确,前途无量,可是,薄熙来治下的重庆真的是代表着共产党先进性的“红色解放区”吗?
眼下重庆正在“打黑”,所谓“打黑”,应当是严格地说严格执行治安和刑事法律,通过法治来治理社会,可是薄熙来之下的“打黑”是依法打黑吗?被指为重庆黑老大保护伞的前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司法局局长文强(被异地关押在贵州),正是被薄熙来打掉的一个“大头目”,透过媒体报道这个人及其妻子涉案金额包括房产别墅等超亿,但检察机关公诉的只有1800多万元,罪名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强奸罪等四宗罪。2月2日上午重庆公审。此外,专案组从他的建筑物隐秘处搜出600万元,可能是他妻子隐藏,加上其他算起来达上亿的非法收入,若严格执行刑法,这样的贪官、腐败分子当处以极刑,可最近重庆的报道却大幅报道文强“后悔没听薄熙来书记的话”----“我到现在才深刻明白,薄熙来书记说‘当干部,一要干活,二要干净’一席话的含义,但是现在一切都晚了……”,这是文强案发后,在“双规”期间写的检讨书里的内容。这段节选还被搬到了重庆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上,作为警示录送给全体司法行政干部。可是,这话似乎弦外有音,有网友评论说,“这下文强不死了”,“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这难道是文强在向薄熙来悔改而表态吗?把话又似乎是说给司法部门听的,以及说给重庆各级厅局级领导干部听的:谁要是不听薄熙来书记的话,下场是否就是文强这样的呢?
薄熙来这样说到底有什么含义呢?他说,当干部,一要干活,二要干净,可是在中共目前的体制内能做事、敢做事的人不少,但有权有势的人干净的又有几个呢?比如文强案就涉重庆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总队原副总队长黄代强、重庆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管理总队原副总队长赵利明、重庆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原副总队长陈涛等原重庆警界高官。如果说重庆“打黑”是法治,可为什么重庆媒体传出“文强后悔没听薄熙来的话”,明显是舆论先导,以舆论来影响司法,甚至是干扰司法。或许有人说,本来司法就不是独立的,是泥巴,可是人大这个橡皮图章还做个样子,一府两院(政府、法院和检察院)貌似接受人大监督,为什么重庆就可以无视这个实行了几十年的规则呢?
薄熙来重庆“打黑”,是在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中的特例,薄熙来说是中央部署的“规定动作”,可别的省市为什么没有实行这样的“规定动作”呢?这到底是“规定动作”,还是另有目标的“自选动作”,或者是薄熙来的“红领巾”情结发作导致“阶级斗争一抓就灵?”,1月30日,媒体又报道薄熙来的部下、重庆新市长黄奇帆强调说重庆打黑没有“扩大化”,没有搞运动,不是恰恰证明重庆打黑“越描越黑”了吗?
再看看薄熙来betway体育手机网 祭出来的“红色榜样”,即他突然指示媒体及学校宣传当年的“红领巾”刘文学,其人其事发生在五十年前的四川省合川县渠嘉乡双江村,现在划归为重庆市,这是一个全国家喻户晓的“保护集体财产不怕死的少年英雄”。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并在“文革”中后期读小学的人,基本上都在《语文》教科书里读过宣传刘文学英雄事迹的课文。从全国看,除了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语文》课本都有这一课,所以刘文学也成了影响中国的道德模范。刘文学的故事发生在 1959年11月18日晚,当时叫合川县云门镇双江村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刘文学,14岁,帮助生产队干活回来,发现菜地里有一个黑影晃动。仔细一瞧,原来是 37岁的所谓“地主分子”王云学偷摘集体的辣椒,他当即大喊一声:“老地主偷辣椒啦!”说着就拉他去见生产队长。王见事情败露,马上拿出一块钱想收买他,可金钱并没有动摇刘文学保护集体财产的决心,他高声叫道:“谁要你的臭钱!”随即与王展开搏斗,终因年幼力薄,被王用红领巾活活勒死。
而当年的历史背景是中国进入实现共产主义的“大跃进”时期,中共毛泽东等头子号召中国超英赶美,大炼钢铁,不计民生,对外强硬,对外发动政治运动,教育出像刘文学这样的14岁少年“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打翻在地,再踩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人人相互仇恨和揭发,所以产生了刘文学这样的“红领巾”,最后的结果却是刘文学送死,杀人者王文学也被判死刑。两条人命的背后,不仅仅是偷摘几个辣椒,而是当年“大跃进”政策失误、人祸连连,以及共产党灌输的人人相互仇恨和相互揭发理论造成的后果。再者,当年的舆论本身受到政治部门严格审查的,而我现在从网上搜集到的公开媒体报道的资料已有证实,刘文学遇难的真相并非那么“义正词严”。比如2004年2月7日《重庆晚报》发表作者朱阳夏《英雄刘文学的三个版本》一文披露:刘文学几位同乡的伙伴信誓旦旦地确认,刘文学其实不是勇斗窃贼的勇士。出事的那天晚上,他也是趁村民都去看电影的机会去偷辣椒的,不料正碰到王云学,他见王偷得比他多,心生嫉恨,遂与王发生撕扯,最后竟被王掐死了。可是这个说法后来被重庆官方否认,现在刘文学又被薄熙来推为“道德模范”,进行“英雄崇拜”,恐怕重庆完全揭开真相还有待时日。
不过,今天的民众有了互联网多种获得信息的渠道,不像毛泽东时代那样容易被糊弄了。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当地一位热爱刘文学的官员这样告诉访问者:“刘文学死后,每年的11月18日,都有不少小学生来扫墓。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来扫墓的学生数以万计,密密麻麻的,整个墓园根本挤不下。到了九十年代,人就少些了。现在就更少了,除了双江小学的人全部到齐外,其余小学都是派代表来扫墓了”。即使现在薄熙来发动舆论让全市学校挂“少先队员”刘文学的照片,讲刘文学的故事,让孩子们学习他的精神,不过是为他博取入住中南海的最后的政治资本,学习刘文学也不过是流于形式,很难持久。透过事物看本质,可以发现,薄熙来“打黑”,以及发动“红色运动”,一浪接一浪,就可以知道薄熙来的用意了,他是想在中共十八大上位,谋取政治资本,可依他在重庆、大连明显“人治”的做法,比如“打黑变黑打”、“抓记者抓律师”,谁还敢让他出任要职?让他得逞,让他继续“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难道是想让他治下的重庆“红色解放区”推广到全国,让全国人民都唱“红歌”、发“红色短信”、全国学校“学习刘文学”、再发动一场阶级斗争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薄熙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