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未如预期,败给了《拆弹部队》(右图)
今年奥斯卡一揭晓,据说男人们普遍情绪低落。原因有二,第一,卡梅隆完败给了毕格罗,鉴于此二人曾经是夫妻,因此这个结果也可解读为,男人再厉害,遭遇前妻,必死无疑。第二,本来一帮技术狂热分子还指望着《阿凡达》能至少分到最佳导演或者最佳影片中的一个奖项,算是对技术革新的一种肯定。哪想在顽固的奥斯卡眼里,“五大三粗”的技术派根本不入流,提名给到已经够可以了,获奖那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不过,这倒也不是奥斯卡头一次对待此类“超级大片”。我的意思是,像《阿凡达》这样在票房上取得极好成绩,被一致看好的科幻大片,向来不是奥斯卡的那杯茶,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1977年第50届奥斯卡,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败给了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星球大战》只拿到一堆技术奖项);1982年“悲剧”再次重演,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输给了传记片《甘地》,最近的记忆是2001年第74届奥斯卡,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输给了朗·霍华德的《美丽心灵》(好在后来《指环王3》拿了一堆小金人,也算是奥斯卡对彼得大帝的一次补偿)。
其实奥斯卡不光对科幻片“不感冒”,所有大投资,大场面的所谓大片,向来很难获得奥斯卡的青睐。好比《终结者》、《黑客帝国》、《拯救大兵雷恩》、《返老还童》等等都曾是奥斯卡的“弃儿”。印象中只有《泰坦尼克》和《指环王3》两部“大片”横扫过奥斯卡。这也意味着,对于詹姆斯·卡梅隆来说,奥斯卡早已不是他的“处女地”。想当年他凭《泰坦尼克》捧了11座小金人,这样的战绩只有《宾虚》在1960年的第32届奥斯卡上获得过。那么相比之下,凯瑟琳·毕格罗真的就是奥斯卡最需要的那类人---女性身份,让她永载史册,成为奥斯卡有史以来第一位拿到最佳导演的女人。《拆弹部队》的视野貌似很小,整部片都聚焦在一个驻伊拉克美军身上;但格局却很大,几乎以一人之经历,呈现了整场战争之恐怖。加上仿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也是近年来此类题材的潮流。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部出自女人之手的“纯爷们”片,的确是奥斯卡最乐于钟情的那一款。
问题是,以上分析纯属“事后诸葛亮”。事实是,我其实对这个结果颇感意外,因为在奖项揭晓前一晚,我跟曹骏在一块儿录《大声说》时,我还斩钉截铁立挺过《阿凡达》。“因为3D是大势所趋,如果最佳导演或者最佳影片都不给《阿凡达》的话,只能说奥斯卡实在太清高”。(尽管《阿凡达》在我看来是部技术120分,剧情50分的大片;但我依然认为它引领了电影技术的一次革新,光冲这一点就足以获得奥斯卡的肯定)。
- 关键字搜索:
- 奥斯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