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广宇:从高考看社会

 2010-07-14 00:2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在广大中国家长们的心目中,孩子的高考是重中之重,甚至于从幼儿园开始就希望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从而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而在中国学生的心目中,高考就是一个噩梦,应试教育的枷锁束缚了孩子们的天性,将他们变成了单纯的考试机器。应试教育的弊端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实中应试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沉重负担甚至不亚于血汗工厂对工人们的无情剥削。可是无比疼爱甚至溺爱孩子的中国家长们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或者取消高考制度,只是拼命的让孩子们去适应这个制度,不能不称为一个奇怪的现象。平心而论,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谁忍心自己的孩子吃那份苦,遭那份罪呢?

为什么没有人起来反对高考,反对应试教育?原因很简单:高考是一个还算公平的制度。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弱者获得社会幸福感的最基本保证。经过中共对中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道德摧残,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是乱象丛生,贪腐遍地。众多的潜规则使得社会公平成为一句空话。现如今不要说当官和升官了,上个学找个工作都得靠关系,甚至于看个病买个好一点的商品也得靠关系。权和钱的拥有者在社会活动中绝对的强势,拥有完全超越普通平民的优先权,甚至可以无视社会规则乃至法律肆意践踏底层民众的权利。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仅有的一点公平竞争的机会必然会被当作唯一的希望而小心的被民众呵护。这就是被许多人认为可以决定人一生命运的考试—— 高考。考上一所好大学,将来就可以在一个好点的城市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从而获得较为幸福的人生。这就是中国无数家长们纯朴的愿望。在一切都要靠金钱权力和关系的时代,孩子们可以仅仅凭自己的努力来掌握的人生,这对无数无钱无权无关系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了抓住这一点希望,他们宁可毁掉孩子童年的幸福也要千军万马挤这个独木桥。

我十分体谅中国这些家长们的良苦用心,也无意去争论应试教育的利弊。在此我要讨论的是一个常常被大家忽略的问题:高考制度形式的本身。公平并不一定是完美的,而中国的高考制度非但不是完美,甚至连公正都谈不上,简直就是胡闹,毁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的前途。大家不妨想想下面这些问题。

首先,高考制度恢复三十多年了,教科书的内容与教学大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没有太大的出入,可是以高智商享誉全球的中国人居然至今找不出一套合适的考试方法。年年都在试点,年年都在改变,一会儿3+2,一会儿大综合,一会儿小综合,折腾的考生无所适从。如今全国一次高考居然有N套试卷,每个省都不一样,甚至连总分都不一样。试问全国的高中生学到的知识有什么差异么?为什么不能统一试卷呢?

其二,高考的试题难易程度毫无标准可言,忽难忽易。比如江苏省今年的数学试题难得离谱,连我这个物理学博士看了都咂舌。可是前几年江苏的数学题却极为容易。两年全省的数学平均分可以差出几十分来,这在全世界推行行业标准化的今天简直不可想象。这公正吗?而且学科之间平均分相差过大,不是摆明了高校录取会有偏科的倾向吗?

其三,高考的运气程度太大。众所周知,高考只有四五门,且每门仅仅两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短短两三个小时就要考察学生对整个学科的掌握程度是很困难的,因为试题量很有限,所考察的知识点很有限,也许正好考到了考生所掌握的,也许正好考到了考生没有掌握的。换句话说,掌握了70%知识点的考生完全可能比只掌握60%的考生考出的卷面成绩更差。而且试题越少所能考察的知识点就越不全面,从而导致上述误差的可能性越高,考试也就越不公正。中国的高考对多数考生来说简直就是考运气,运气好上一本,运气不好上二本的人大有人在。

其四,过少的考试机会和过高的运气成分给考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失误。高考一年只有一次机会,在中国许多考生为了考上重点大学,复读一年小意思,复读两三年大有人在,甚至八年抗战亦不罕见。可是人的一生中有多少个一年?且不从人生光阴的角度,就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假设退休的年龄是一定的,因为复读一年这个孩子就会晚踏上社会工作一年,损失的可是一年的工作收入!这还不包括他在这一年复读中所投入的学费和资料费用。如此的考试压力,就象老师和家长们常常在孩子耳旁念叨的“三年就为了这三天”之类的话语,使得临场发挥失常者比例极高。看错题,看走眼的现象常见,甚至有些刁钻的出题者还故意弄些陷阱,诱使考生在紧张的气氛中犯错。这样的考试如何保证考生的平时水准得到公正的体现?

第五,病态的投档招生制度。中国大学录取一贯采取投档招生的制度,即每位考生有且仅有一份档案,大学第一轮招生时按照招生人数的120%提取档案,从中选出合适学生加以录取,并将剩下的20%档案退回,参加下一轮补选。此一病态加变态的录取方式是极不人道的,因为它直接导致许多抢手的学校不录取第二志愿。举个例子,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第一志愿填报清华大学,他的成绩很好所以档案在第一轮中被清华提走,可是不幸成为落选的20%之一。比如他的第二志愿是浙江大学,尽管他的成绩远远超过浙大的分数线,可是浙大已经在第一轮录取到足够的学生,所以他连进浙大的机会都没有了。面临他的只有两条出路:进一个普通本科大学,或者复读来年再考。这样的例子每年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万几十万!这也是直接造成每年庞大的复读大军的主因之一。我十分佩服这个投档招生制度的发明者,不禁要送给他孔夫子的名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综上几点,大家应该不难看出,除了高校录取严格按照高考卷面分这一点尚属公平之外,整个高考制度,从考试内容、形式到录取方法,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折腾孩子的制度,甚至把它称作血淋淋的吃人的制度我看亦无不可。中国广大的弱势群众们冲着高考还算公平这一点,不曾也不敢对其具体形式发出疑问与挑战,生怕自己的孩子失去依靠努力掌握自己人生的最后机会。

高考的目地是什么?不就是尽可能准确的反映出考生的学力,从而为高校选择生源提供依据么?中国年年讲教育改革,高考改革,也应该是向这个目标迈进吧,怎么改革三十多年,直到今天我们的高考还是那么弊端重重,甚至毫不人性呢?怎么还像是无头苍蝇似的乱闯乱撞呢?提出一套合理的考试方案和录取制度真的那么困难,难到智慧的中国人用三十多年的时间都搞不定吗?当然不是!

我们看一看外国是怎么高考的。这里举三个例子:美国高考、英国高考(通用于所有英联邦国家,如新加坡、加拿大等)和日本高考。这三个国家高考风格迥异,可以作为代表。美国高考是标准化考试(如SAT和ACT),考试的基本形式是从一个巨大的题库中随机选出不同难度和知识点的题目,每两个人的试题都不一样,但是保证其分数具有可比性。通常考生一年可以多次参加考试,考到分数满意为止,有效避免了因为压力等造成失误给考生带来的遗憾。英国的高考(A-level)一年只有一次,不过考试却非常的全面。不但考试科目多,而且每一科的考试还分多次,前后长达月余!比如说物理学科,不仅有中国学生常见的基础题,还要考动手实验。考察的内容不是死板的扣在教科书内,还有许多发散的思维,你能想象物理考试居然还要写作文吗?这种考试真正考出了学生的能力,像中国许多考生企图用押题来碰运气多得几分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相比于美国和英国,日本的高考最接近中国的高考形式,也是一年一次,且在短时间内完成。不过日本的高考是高校自行命题的,考生可以参加多所高校的考试,只要时间不冲突。

我们再来看看外国的高校录取方式。首先,除了中国我没有见到哪个国家有那么看重第一志愿的。在美国压根就没有第一志愿之说,每个人都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理论上讲只要交纳申请费,你完全可以申请所有的大学。而且大学的录取互相之间独立,大学挑选学生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挑选大学的过程,每个人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自己可以从中挑选。当然美国的大学也不是那么看重考试成绩。英国和日本的大学还是比较严格按照分数录取的,不过也是可以申请多所大学的。

看了上面三个国家的例子,再看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的高考制度就很不可思议了。中国高考制度的各种弊端,我们分明都能够从他国的经验中得到较好的解决途径。比如考生压力过大,那就选择美国式的标准化考试,给考生一年多次考试机会嘛。运气成分过大,也可以用英国那种全面广泛考试的形式解决嘛。特别是那个杀人不眨眼的投档录取制度,为什么不让大学独立招生,让高校与考生双向选择呢?

中国高考和高校招生制度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解决方式也是明确又简单的,至少我看不出我在上面提出的改革方案有什么难以施行的地方。可是中国的高考改革了三十多年还是一团乱麻,就不能不说反映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问题的根源直指官僚的中共教育机构。

中国的高考改革,改来改去也只不过是改了一点点表面形式:从3+2到小综合到大综合,不过如此。从试题的设置形式,试题质量上来看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那么高校招生制度呢?也只不过是在考前填报志愿,估分填报志愿和出分填报志愿三者之间打转而已。这样的小打小闹丝毫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我上面所提到的一堆高考和高校招生制度的弊端一样也没有得到解决。可是就是这样的所谓“改革”全国却开展的不亦乐乎,这样下去要走向哪里呢?我看不出来,怎么看都是原地打转而已。要说这样的改革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我看只是带来了更重的负担。为了配合所谓的改革,教材年年出新,大纲年年不同,搞得学生们不得不耗费大量的金钱购买新版的教材和辅导资料。高科科目的不确定,导致老师和学生备考都找不到方向,给考生带来了更大的精神压力和学业负担。

中国的高考改革改了三十多年了,其实考生对高考的感受和三十年前比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不禁要问,中共的官员们搞高考改革的目地到底什么?到底为什么要搞这些纯粹瞎折腾的改革呢?中共的官员们是真的为了考生,为了高考负责吗?失败的高考改革是官员们没有能力拿不出好的方案还是另有原因?

首先从我通过对多年高考试题的关注得出了一个结论:所谓的对考生负责纯粹是一句空话。这些很明显的反应在命题者对考生的极端不负责任上。几乎每一次的高考试题中总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字面上的错误,或者试题本身有误导致无解或者有多种答案,甚至于试题表达不清或表达错误也屡见不鲜。也许大家觉的不可思议,不信你们去问一问身边的高中教师看事实是不是如此。如此重要的考试,决定千万人未来人生走向甚至命运的考试,这些负责人和命题委员们却拿来当儿戏!

怎么可能试题会出现内容或字面错误呢?高考试题难道不是层层审核,层层把关的吗?这样的错误随便找几个经验丰富的教师检查一下就很容易可以避免,怎么还会堂而皇之出现在考生的试卷上呢?再说这个考试难度的问题,这个难道会很难把握吗?找一批学生来做个实验不就知道了?怎么会出现考题忽难忽易甚至两年中单科平均分差出几十分这样的事情来呢?整个高考的出题,给人感觉到就是一帮人花了一个晚上拍脑袋编了出来,然后也不检查也不审核就拿去复印一般。三十多年的考试改革,居然连简单的试题标准化都做不到,更不用提全面真实的反应学生素质了。

从中国高考的历史和现状,也反应出了这个社会的一些本质问题。在选拔人才和国家教育这样关键的事业中如此马虎的执政者,怎么能指望其有智慧和能力去处理社会方方面面的疑难问题呢?一个在高考改革中折腾了三十年除了扰民毫无建树的政府,怎么可能认为它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做出的所谓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呢?高考改革,改的只不过是表面形式,获利的是一班出版商和学校补习等单位。表面上年年出新,似乎政绩斐然,然而本应该在改革中获益的考生们却成了高考及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最大受害者。中共在社会上推行了同样三十余年的经济改革不也是一样吗?表面看起来国内GDP年年攀升,好像居功甚伟,其实获利的不过是一帮贪官污吏和以权钱相勾结的资本家们,底层广大的劳动人民还不是饱受剥削和压榨?

其实改变社会现实的关键不是要不要改革,也不是怎样改革,而关键是执政者的观念和执政的态度。一心谋求私利,将自己的利益摆在社会百姓的利益之上,甚至一心谋求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将自己的权力摆放在全国人民的自由和人权之上,这样的执政者来操手改革,怎么改也改不好,怎么改百姓也不能够真正得益。反之,人民要想通过改革来保障社会公平和自己的权益,只能够依靠真正民选的,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关心社会疾苦的政权来实现。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来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