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前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表示,各地方政府成立了大量的融资平台从银行贷款,地方政府债务总量最高到了7.66万亿,相当于GDP的20%多。“中国式次贷”之严重已引起中央重视。
笔者认为,成思危先生对“中国式次贷”认识比较深刻。他说,外国的次贷是把钱贷给没有还款能力的个人,中国的次贷是把钱贷给没有还款能力的地方政府。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金融机构倒闭,许多按揭贷款者流离失所,引发一场金融危机,而最终使得百姓失业率居高,受损害最大的是普通百姓。以地方融资平台大举贷款形成的“中国式次贷”,看似归根结底由国家信用、地方政府信用作保证,其实,最终还是百姓买单。
成思危先生的分析入木三分:第一个可能是由中央如果出,那就会减少我们改善民生、社会保障等等方面的支出;第二个可能是转变成银行的坏账,这也同样会造成老百姓的损失;那么第三个更坏的就是我们多印钞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其严重性的一个糊涂认识就是,不用担心,因为中央财力很强,出现问题中央能够处理。
对此问题一些学者另一个糊涂认识是,不要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平均债务比例是130%,还在安全线之内。对于此糊涂认识,成思危先生也分析得尖锐、深刻:不能讲平均,为什么不能讲平均,那些负债多的县,能让负债少的县去替它还钱吗?那些高于130%、200%、300%的谁来救它,别的省市不会去救它,只能靠中央去救。
真实情况是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已经凸显出来,这给银行贷款安全已造成巨大威胁。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其实就是一个皮包公司,甚至连皮包公司都不如。因为,皮包公司从形式看还有合法法人地位,而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在申请贷款时根本就不具备合法法人贷款条件,就凭地方政府所谓的财政担保或者市政项目收费担保申请贷款。可以说,从贷款那天起,地方融资平台的掌舵者或许就没有打算还款。而商业银行认为,反正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贷款出现问题有政府兜着,也不会追究责任。一些专家也认为国家信用、政府信用作保证,不会出现风险,最终国家能够扛住。多方出现的糊涂认识,使得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累积并得不到及时解决和控制。
地方政府债务总量最高到了7.66万亿,相当于GDP的20%多,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15.6%(9月底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9万亿)。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将发生不良贷款,可能引发贷款过多地区的局部性金融风险。当然,政府无论哪种办法解决,最终都是人民买单。
因此,对于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一定要高度重视。笔者认为,一定要先停下来下大力度整顿,彻底摸清风险点、风险大小,彻底清偿债务、落实债务、落实银行贷款安全措施,逐步消化处理风险。切忌,一定不要被一些官员不负责任的话语和一些学者坐在办公室里杜撰、臆想的观点所迷惑,要多听听诸如成思危先生的危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为何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