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就那一点儿大,可有趣的是,它身上的各个部位都被人用来做比喻,相关的成语和俗语有许多。
先说兔子的脑袋,有句成语“兔头獐脑”,形容人长得贼头贼脑,面目猥琐,多用来指坏人。意思相近的成语还有“獐头鼠目”,但拿来作比喻的是“鼠”不是“兔”。古往今来,鼠在人的心目中形象不佳,兔虽不至于如此,但其长相和习性与鼠有相似之处。这也难怪,鼠和兔本来就有共同的祖先。
再说兔毛。古时有将年纪大的男性称为“兔毛大伯”,这是以兔毛颜色作比喻。野兔大都毛色灰白,而家养的兔子也以白色的居多,并最为人喜爱,这和人年老之后头发的颜色很像,所以拿来作比方。
有一句成语“兔丝燕麦”,其中提到的“兔丝”是一种植物,因其刚长出来时,枝蔓如丝缠在一起,外形看上去似兔而得名。由此说来,成语“兔丝燕麦”中的“兔丝”虽然不是指兔毛,却也和兔毛有关联,可视为间接地用兔毛作比喻,这句成语的含义是有名无实而不能用。
《资治通鉴.梁纪四》记载,扬州刺史李崇在上表中说:“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宋元史学家胡三省评注说:“言兔丝有丝之名而不可织,燕麦有麦之名而不可食。”南箕和北斗是箕形和斗形星宿,《诗经.小雅》说:“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所以说,兔丝和燕麦都是虚有其名,也像天上的箕和斗一样都不能用。
兔子身上有一长一短,长的是耳朵,短的是尾巴。由于这长的和短的外部特征都很鲜明,所以也被用来作比喻。例如:“兔子尾巴长不了”是人们常用的成语,用来比喻事情不可能长久,而这些事情多被视为不合情理或有害无益。
兔子的耳朵不仅长,而且能转动,所以被用来比喻消息灵通,或警觉机敏。民间还有一句俗话:“兔子的脖颈虽长,耳朵就占了一半;狐狸皮毛虽美,尾巴就占了一半。”意思是说看似很多,实则没有。
其实兔子的腿也是一长一短的,即后肢发达、前肢短小,这样的四肢让兔子能以窜跃姿势奔跑,“嗖嗖”地跑得特快。于是人们又用兔子的腿来形容跑得快或动作迅速。
成语“动如脱兔”也是基于兔子的这一行动特征而作的比喻,原语出自《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
此外,民间还有俗语“兔子的腿,女人的嘴”,单单用来形容一个“快”字。歇后语“兔起鹘落,稍纵即逝”,形容消失得快,一下就没了踪影。
兔子的眼睛和嘴唇也都很有特点。兔眼看上去是红色的,嘴唇呈三片状,于是说人“长了一双兔眼”,就是比喻见别人好就妒嫉,即俗话说的“红眼病”。而那些患先天性裂唇的人,就被说成是长有“兔唇”。
兔子的个头也被用来作比喻。兔子身形小,虽然跑得快,却没有什么力量,所以俗话又说:“兔子多咱也驾不了辕”,“兔能拉车谁买驴”,前者比喻“不中用”,后者意为“不得已而为之”。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兔子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