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笔者返抵日本秋田,决定花两天时间往访本州东北岸重灾区,周六一早便与两位朋友开车出发。日本地形狭长,我们从西到东打直线不过两百多公里,开车三小时便到,第一站是岩手县太平洋岸上的釜石市。离目的地还差五十公里,便见一队一队贴上“灾害救援”四个大字的军车在公路上往返,车身还有兵种标志,有的是高炮科,有的是地对舰科……,陆上自衞队各兵种全都尽出。
居民及时走上高地
严格来说,日本这次地震兼海啸的灾区由本岛最北的青森县开始,但从北到南,海岸线上头一个死亡人数高于五百的城镇,便是釜石(Kamaishi),一共死了六百六十三人, 失踪数字也是六百多。
即便如此,也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该市花了三十年、耗资一千五百亿日圆,于2009年建成号称世界最大的防波堤,全长两千米、深六十多米,刚好派上用场,而且当地的海啸预报发挥局部效用,警号响起之后十分钟,大部分沿海居民及时走上高地,几分钟之后便目睹巨浪涌入海旁所有通道,继而淹没民居,一些人还拍了录影。
釜石是日本工业发展史上重镇、钢铁业的摇篮。二次大战中因地位重要,是首先遭到美军飞机轰炸的日本大陆城市,人民伤亡惨重。八十年代日本钢铁业规模收缩,该市便发展成为渔业基地,不少巨型制钢设备都废置不用。去年10月,笔者曾到该地参加半马拉松比赛,当日秋色处处,这次重到,却是满目疮痍。
首先一提的是,尽管灾难源于近海浅层九级地震,但笔者此行沿着海岸走了两百公里,包括最接近震中心的仙台地区,却鲜见地震痕迹,除了不少比较古老日式民居的瓦片受震剥落、公路上有些微凹凸之外,看不到其他破坏;绝大部分财物损失是其后海啸引起的。
人员伤亡数字也反映了这点。当地医护人员指出,死多伤少,而且是溺死的多。日本的地震预防做得很足,建筑物能抗强震,公路等设施品质一流,海防建设坚固完善,警告标语到处都是,只是这次遇上数百年一次的海啸,把浪高估低了三分之一,因此,灾害绝大部分限于沿海。可以说,本岛东北(Tohoku)差不多整条海岸线报销了,但若说日本整个东北毁灭,则十分不正确。
事实上,我们在釜石看到,海啸巨浪所及,的确无坚不摧,房屋倒塌,钢筋扭曲,到处颓垣败瓦,巨轮冲到陆上几百米处,成千上万的汽车毁不成形,有的几部叠起,有的挂在树上。但水退之处,几米以外的街上,建筑物完好无缺,车辆行驶畅通无阻,不少商店照常营业,超市里人头涌涌。
景象像广岛原爆
至于海岸线毁坏得有多严重,则视地势而定。一些平坦广阔的地方如河口三角洲,海水长驱直进,海岸线毁灭深纵两三公里,景象像当年广岛原爆场面,非常惨酷;但在另一些坡度较高的海边,巨浪难以推进,建筑带毁灭深纵便只三几十米。
在离釜石市不远的唐丹湾,我们便看到这样的一个渔村,巨浪冲垮了坚固的堤坝,部分坝趸七零八落,几十尺斜坡上的房子却完全没受影响。
再往南走,抵达此行另一重灾区大船渡(Ofunato)。这主要是一个渔业、工业区,地势平坦,视线所及,工厂尽毁。受灾一个多月之后,大批工程车还在来回运载损毁物,军队在维持秩序,但所有大小道路都已修复,我们的车子在灾场钻来钻去找摄影角度,士兵不加拦阻,反倒提供行走方向。
一艘万吨巨轮躺在路旁,一艘渔船靠在民居门口水沟里,另一艘玩乐帆船四平八稳搁在堤坝上,桅杆断了一截;一条马路边的一个星辰牌电钟给打歪,电流断掉,指标显示三点二十五分,正是当天下午灾难发生的时间。
说是工业区,住民绝对不少,民居大量损毁,灾民和救援队在清理东西,本来凌乱不堪的灾场,处处表现出日本人特强的凡事做得规规矩矩的性格——湿淋淋的榻榻米叠得高高放一处、成百上千电冰箱放一处、所有沙发放一处、无数不同程度毁坏的车子分别放在不同处……,全都排得整整齐齐,每一辆都好像由技术高超的驾驶者准确驶到停泊点。
重灾区中的重灾区
绝大部分损毁的汽车体无完肤,不亲眼看到难以想像,那是洪水把车子不停翻滚十数次、数十次之后的结果,比地震引致的损毁严重得多。笔者与一位旧车经纪交谈,他说:已知灾害中汽车毁坏总数至少二十五万辆,价值以千亿日圆计,其中不少是刚出厂待运的新车。
午后的几小时,我们慢慢驶经一个又一个海边灾区, 其中包括宫城县的石卷(Ishinomaki),十六万人的小城市,一半地面遭巨浪淹没,死了二千二百多人、失踪二千四百多人,是海啸重灾区中的最重;但因为天黑了,我们不敢进去。未几,找到一间不错的Hoteru(西式旅馆)下榻,价钱和平常差不多,附近的中华料理、超市的价格,也和秋田平常我知道的价格相若,可见供应大致正常。
日本现在明显贵了的是汽油,灾前一公升超级无铅约卖一百三四十日圆,现在,非灾区约一百五十日圆,灾区一百六十日圆,涨了百分之十到二十左右。不过,已经没有要排队或抢购的情况出现。日本到底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日本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