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花果山古塔千年不倒之谜(图)

 2011-05-19 14:5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海清寺阿育王塔(互动百科/图)

苏北地区建塔最早、塔高第一的海清寺阿育王塔,谷称“唐王塔”,雄浑凝重令人赞叹,而更令人惊叹的是它千年不倒的奇迹。

塔,原是南亚次大陆所建的一种坟。古天竺佛教徒将“释迦牟尼真身舍利、阿育王灵牙”等供奉在内。“阿育”是译音,“无忧无虑”之意。

花果山下的阿育王塔、是历史上由千人资建的宝塔,远看比山矮,近看比山高,有穿云之势。

塔龄已近千年

海清寺塔相传为唐明尉迟恭所建。但据塔的第五层东南面砌的碑文记载,此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竣于天圣九年(1032),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是江苏北部现存历史最早塔体最高的一座浮屠,与河北定县料敌塔仅时代相当,而且结构相似,专家誉之为“南北二巨构。”
海清寺塔原建在千年古刹——海清寺正殿前。明《隆庆海州志》描述它:“峻宇修廊、万山环拱、浮屠九级、矗兀层霄”。可以想见当年的建筑规模和气势。旧日的海清寺早就无影无踪了,而海清寺塔却历经千年风雨,依旧耸立在孙悟空“老家”——花果山 ,有人形容它:“上观似从天而降,回彻清霄;下看似从地涌成,宝堂连海。”

历经地震不倒

我省现存古塔列入《江苏文物古迹通览》名录的有70余座但不少是早期毁坏后代重修的。能够从始建到现在仍然旧貌未改的,存世数量极少,海清寺塔便是其中一个,它经受过历史上大小18次地震的考验,因而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古建筑抗震能力研究名录。
连云港古属海州,在我国郯庐断裂带东侧,是历史上地震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据文献记载,海清寺塔前后共经历过大小地震18次,连同附近地区明显有感的地震约25次,发生山崩、城圮6次,其中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郯城8.5级大地震波及海州最为强烈。州志有载,大震不仅使海州“城倾十之二三”、“屋宇多圮”,而且使“海退卅里”。
从海清寺塔始建至1668年郯城大地震,644年间,未见塔倒塌、损毁的记载,以后的历次大水、地震,它都安然无恙。直至今天,塔体中心仍未发现倾斜、砌砖坍落等现象,塔体完整。海清寺塔为什么历经千年风雨而能岿然不动?利用现代遥感技术,这个谜底终于揭开了。

“立足”花岗岩层

海清寺塔位于云台山西麓,在两条小冲河的小分水岭之上。虽在坡上,但基址平缓。面上覆盖为第四纪地层,粘土加砾石,土质好,压缩性较小,下面是坚硬的弱风化花岗片麻岩。这就使塔基下的土层基础牢固,稳定性强。其表面土壤利于排除地表与地下水,不受地下水位升降的影响,因此地震时对地基的冲击力相应减小,破坏性弱化。地基下花岗岩的岩石倾向正好和坡向形成逆向,即使地震发生,此长彼消,也不会发生岩层移位和滑坡现象,保证了塔基的稳定。塔基更是独具匠心。据探测,塔基深挖约两米,在片麻岩地基上再平铺50—60厘米厚的砾石层,并灌有黄泥浆。上铺五层长方形的整块大条石,纵横交错,层层叠扣,逐渐上收为台阶状。经化验,是用石灰糯米浆作为灰浆,使塔基形成一个整体。据建筑专家介绍,这座阶梯式的台基分散了上部九层塔身的附加压力,从而保证了塔体的刚度,又增加了上部塔体的抗震能力。

构造浑然一体

塔身的结构也是一个抗震的范例。

塔为九级八面,高40.58米。正面向南,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拱状门。塔为纯砖结构,塔身、心柱、内廊、梯级、腰檐等均为砖砌而成。塔二层以上各层的四面,均隐出直棂窗形。塔的底层是近涩式腰檐,二至八层均是平座迭涩式腰檐。二至八层,外壁内绕以走廊,中砌八边形塔心柱,内设砖砌梯级。第一层入口在西南首,第二层在南首,第三层在西北首,第四层在东北首。再往上,各级塔梯形成十字交叉,至九层无砖柱,无走廊,内部易为八边形砖室,上置八角形藻顶,再上层就是塔刹。

在维修过程中,人们发现自第七层至第九层及塔顶塔刹部,穿过一根直径约40—50厘米的木制刹杆,同时还发现自第二层至第九层在外壁中部、塔门廊下两至三层砖处,都有平行八角边的卧木,直径约为30—40厘米,在门廊处又有一卧木,通向塔心柱与之拉结。卧木就是木筋,相当于今天的钢筋,增强了外壁之间及外壁与塔心柱连接,使塔成为一个整体,极大提高了砖塔在平面内的“抗剪”能力和抗震能力。

在该塔的复修勘探中,还发现了一个独特的砌筑工艺:塔的外壁外墙有一层石灰砂浆砌筑、糯米汁石灰胶泥勾缝的外壳,与外壁内部砖砌体不相结合,就好像给塔穿了一件外套,这与其它地区砖塔构筑的方法不同,这种方法使塔体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力削弱共振,起到缓冲和抵消震力的作用。

地质结构帮忙

根据国家地震局1979年提供的研究资料,海州湾处于 庐断裂带中段,其应力(爆发期)的“集中—释放”周期为3000年一次,最晚的一次释放也就是康熙七年的郯城大震。其实,影响连云港及其周边地区地质变化的地震应力不是纵向的郯庐地震带,而是横向的地震应力(剪力),主要的有两条,一条是从该市猴嘴到沐阳韩山的猴吴,一条是从盱眙到响水的海韩和盱响地裂带。但由于几条断裂带之间存在着大小不同的间隙—空间带,地震发生时的剪力由于间隙作用而逐渐减弱。1668年郯城大地震级8.5级,烈度12度以上,在海韩断裂带以西的赣榆县震感尤强,以致“全城倾毁”、“海退三十里”。而在海韩断裂带以东的海州只“城倾十之二三”。海清寺塔的选址正处于猴吴断裂带的间隙中,等地震穿过猴吴地震带时已成弱势,再加上塔体的工艺水平对塔的底部剪力、每层质点惯性力与沿高度的危害—再减弱,使之躲过了大小18余次地震而岿然不动。

根据塔内的镇灾记载,海清寺塔的设计者与监督施工者均是“泗水成守元”,这是一位历史失载的伟大建筑学家,他对海清寺塔从选址到地基、塔身的设计施工,都采用了许多至今仍可借鉴的科学方法。

来源:中华五千年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