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湖南农民暴动,失败后转移到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与井冈山上土匪王佐结成一体。由于江西省内的国民革命军实力有限,进剿效果难以恭维,红军的地盘不断发展。在相继打败了不服管辖的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所辖部队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从1930年11月开始调集大部队对江西的红军进行围剿。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侵略中国东北地区,中日两国之间的国际矛盾、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为民众关心的主要话题,国内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变成次要,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策略的国民政府无疑大失民心、有失军心,这样,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割据的地方压力骤减,有时间和精力玩点新花样了。1931年11月,中共建立了国中之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毛泽东当上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主席”从此诞生,逐渐取代了“毛泽东”。这是毛泽东从日本侵华行动中得到的第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处。
1932年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为主的“一•二八”淞沪抗战,迫使日本暂停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国际矛盾重要性下降,国内矛盾重要性上升,国民政府又可以集中力量剿共了。1933年9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调集100万军队,向中央红军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转移。11月中旬,红军冲出湘江边的第四道封锁线后,8万多人的兵力已经减少到了3万余人。 [1]
1935年10月,各地逃脱国民革命军“围剿”的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汇聚到陕北的部队,总共才3万人,其控制地盘上的人口才一百多万。
1936年2月,毛泽东、彭德怀率领工农红军改名而来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一方面宣传“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主张,一方面招兵买马,一举两得。这是侵华日军在东北、华北的存在被毛主席利用来大做政治文章。
1936年12月,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策略的蒋介石,到西安督促东北军领袖张学良、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加紧“剿共”,12日被厌恶内战、希望抗日的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抓了起来,史称“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的主张,准备联合共产党的红军一起抗日。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挑起了卢沟桥事变。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表示“卢沟桥事变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不久共产党的红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原来受政府军围剿的共产党军队,从此以合法的地位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是毛主席从日本侵华行动中得到的第二个实实在在的好处。
奉行毛泽东的指示“让日本多占地,才爱国。否则变成爱蒋介石的国了。国内有国,蒋、日、我,三国志”、挂名国民革命军的共产党部队,追随日本军队的步伐,进入沦陷区开始了全新一轮的发展壮大。对于策划了平型关伏击战,并且组织了共产党属下武装力量百团大战狠打日本鬼子的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毛主席恨之入骨。
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时候,共产党的八路军、新四军正规部队发展到了百万规模,占领了一亿人口的地方 。[2]这是毛主席从日本侵华行动中得到的第三个实实在在的好处。有了百万正规军,就有了与国民政府争天下的硬资本了。
日本侵略者其实还给共产党、毛主席送来了更有价值的软资本。中国古话“逐鹿中原”,言简意赅地表明了中原地区在中华大地的政治意义、军事意义无以伦比。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抗击日寇的主要力量国民革命军,被日本军队逐步打到中国的西部地区,甚至到国外缅甸抗击日寇,而追随日寇占领地盘的毛主席领导的军队,却一直在中原地区活动,从而让毛主席在中原地区大得民心。这是毛主席从日本侵华行动中得到的第四个实实在在的好处。
文中资料引用来源:
[1]丁文:《中国通史(简明版)》,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七卷,第499、561—563页。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69页。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日本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