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自由恋爱,藉由媒妁而结成的夫妻,看似风险较大,实则不然。若说媒者秉持良心,仔细衡量男女双方的条件与性格,也许更能促成良缘……
现代人会把媒婆和文化水准不高画上等号。事实上,古时候媒人是相当神圣的行业。Getty Images
婚姻乃人生之大事,它不仅是爱情与责任,更代表着后半人生的安排。近代社会的年轻男女们,大多是自由恋爱,携手一段爱情长跑,最后步入礼堂、结为连理。
但是最近从报章中经常发现,藉由婚姻仲介所寻得另一半的新人越来越多,“相亲”这传统的习俗似乎又流行了起来。
说到相亲就会联想到媒人,很多人会把媒婆和说话三八、文化水准不高画上等号。事实上,古时候媒人这个行业是相当神圣的,水准不高还当不上呢!
古代夫妻结合,多为媒人介绍
在思想保守的中国古代,男女之间的交往不如现在自由,自古以来就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儒学经典《礼记》中规定未婚男女:“不同席、不共食、不共井、不通乞假、非丧非祭,不相授器。”要求相当严格;因此,古代因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夫妻相当稀少,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媒人介绍,若是没有媒人帮忙,嫁娶之事就不成了,香火也难以延续。《诗经.豳风.伐柯》一文写到:“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媒人对男女婚姻的重要性,如同伐树需要斧头,否则就无法成事。
媒人的责任重大,因为是介绍两个不同家庭的结合,所以必须看得清楚,并且能够说服双方。东汉时人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对“媒妁”二字有解释:“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二姓者也。”换言之,头脑不好还当不了媒人。
“媒氏”之官,主管嫁娶之事
一般人对媒人的印象总离不开伶牙俐齿、不懂礼数、口沫横飞的中年妇人。这都是被小说故事丑化了。事实上,这个行业相当神圣,在商、周以前,婚姻媒介乃是由神来见证的,也就是负责婚姻和传延子嗣之事的神祇“高禖”。古人于社中祭祀高禖,祈求婚姻良缘、子孙绵长。
周代以后,“高禖”的任务开始由女性代理,因此转而为“媒”字。据周代的官制书籍《周礼》记载,“媒氏”之官在每年仲春月份时会集年轻男女,主持其选择伴侣的大会,“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如此可确保每一家皆有嫁娶,对人口管理也有相当影响,其责任之重大可见一斑。
古代媒人称谓,有趣、有典故
自古以来,媒人吁在于每一对新人的婚姻之中,因此也有不少有趣的称呼来形容这个职业。
语本《晋书.索紞传》记载一则小故事:晋代一名为索紞的人,善于解梦、预言。某日,一位名叫令狐策的人前来拜访索紞,请求为自己解一怪梦。他说梦中自己站在薄冰上,和冰下方的一个人说话。索紞分析梦中情节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适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做媒,冰泮而婚成。”日后令狐策果然为一位太守的儿子做媒,并且促成了婚事。因此日后便有人称媒人为“冰人”,代表其为阴阳相合之事说话的工作。
唐代小说《续幽怪录.定婚店》记载:“一名年轻人经过宋城时,遇一名老人倚囊而坐,向着月光翻书。年轻人问:‘所检何书?’老人答到:‘天下之婚牍。’又问:‘囊中赤绳何用?’答曰:‘以系(系)夫妻之足。’”这位老人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月下老人”,因此又常称作媒之人为“月老”、介绍婚事叫“牵红线”。
唐朝诗人元稹所著《莺莺传》中的女主角崔莺莺,有位侍女名为红娘,故事描写张生与崔莺莺相爱,但是碍于身份只能靠着侍女传话,后来红娘从中撮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不过《莺莺传》最后是始乱终弃、悲剧收场,直到元代的剧作家王实甫改编为《西厢记》的剧本之后才真正有了结成夫妻、幸福圆满的结局。之后人们就以“红娘”来形容为了介绍婚事而两边奔走的媒人。
宋朝《太平广记》是一部集前代小说大成的类书,书中记载,唐僖宗时期,一名为韩翠苹的宫女在一枚红叶上题诗,形容深宫寂寞、想拥有人间的缘分。宫女将这片红叶落入河水之中,被居于下游的于佑捡到。于佑被诗词感动,收起珍藏;继而跑到更上游处,同样取一枚红叶题诗,投入流水。这片红叶恰巧被韩翠苹捡取,同样珍藏。
十年后,皇帝将三千宫女放出,让她们各自嫁人。韩翠苹正巧嫁给了于佑,成礼之后,两人谈及往事,拿出当初彼此题诗的红叶,证明这乃上天注定的姻缘。韩翠苹为此写了一首诗:“一联诗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侣,方知红叶是良媒。”赞叹这奇妙的命运安排,传为佳话。就因为这句“方知红叶是良媒”,后人也称媒人为“红叶”或“红叶公”。
婚姻是上天安排的缘分
相较于自由恋爱,藉由媒妁而结成的夫妻,看似风险较大,实则不然。若说媒者秉持良心,仔细衡量男女双方的条件与性格,也许更能促成良缘,让双方少走弯路,获得最好的幸福。
当然,不管是媒妁之言也好,自由恋爱也好,婚姻是相当神圣的重要大事,男女双方对彼此都应该万分珍惜,互相扶持白头偕老。若是将婚姻当成儿戏,随意分合,那岂不是破坏了上天安排的缘分,成了任意玩弄人生的罪人?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媒人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