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身体七窍 识别五脏健康(图)

《黄帝内经》里说到,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五官的异常情况,以了解心、肝、脾、肺、肾可能存在的病变。

识心观舌

中医诊断有望闻问切四法,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用过观察病人的舌头来察看病情。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舌体的胖瘦,舌色泽的浓淡以及舌运动的灵拙等来判断心的功的情况。所以不论是舌的形态和功能的变化都能直接反映出“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的变化。因此,中医学所说“心开窍于舌”是有科学根据的。

当人心气足的时候,就可以保证舌能辨五味,舌头转动的灵活、以及说话流利顺畅。通常来说,舌色红润即表示心之气血充足。人的舌上血管最为丰富而浅表,因而舌也能灵敏地反映出心的功能状态。当心阳不足的时候,舌头就会呈现出胖嫩或紫暗;心阴不足时,就会表现出舌头红绛;心血虚,舌头就暗淡;心火上炎,舌头就会红烂、生疮、疼痛;心血淤阻,则舌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会出现语言障碍,说不清话。

识肾看耳

所谓“肾和则耳能闻五音”,这是在说肾气足者,就会听力好。在肾与耳之生理联系方式中,肾藏精主先天与耳的联系,既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又是不必特意提出的一方面。肾通过藏精主先天生长发育的功能实施对机体各器官的支配与控制,当然也就包括对听觉系统的支配和控制。在病理方面,若肾精亏虚,则脑髓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肾阴虚的病人还经常会有耳如蝉鸣的现象。

人的耳多是从胚胎的混沌中发育成正常的有精细结构的功能健全的听觉器官的,必须要有正常的和充足的先天精气。此后在整个人生的过程中,听觉器官除却先天精气的维持,还不能缺少后天精气的滋养。所以人的听觉系统是否正常,要依赖肾的精气是否充足,一旦肾的精气消耗殆竭,机体就会出现衰老,听觉系统的组织也就会老化萎顿了,听觉功能跟着就丧失了。所以如果不想老年丧失听力,年轻时候就要多多补肾!

识肝察目

人的肝脏对眼睛的影响很大,在中医里有一句话就是说肝和眼睛的关系,叫“肝开窍于目”。肝脏是提供的血液和阴津以滋养眼睛的,它是明目的源泉。一旦肝不好时,这些功能就会受到抑制,分泌的血液和阴津减少,自然使眼睛得不到滋养,就会感觉到干涩。而肝血的盛衰还会直接影响到视觉功能。肝血不足时,眼睛失去其滋养的成分就会感到两眼昏花、视物不明,进而出现夜盲等问题;一旦肝火旺盛,就会使眼睛红肿胀痛;肝阴虚时,就会感到眼糊干涩,或也可见眼珠不灵活、斜视等;肝气郁结过久,则能导致口苦目眩。

所以,人对肝和眼睛的关系很密切,养肝也要保护眼睛,肝养好了,眼神自然好使。

识肺望鼻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主呼吸,鼻子是肺窍,是呼吸的通道,为肺气的出入提供门户,鼻子通气和嗅觉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肺气的作用,肺气和,呼吸通利,嗅觉才能正常。但是鼻子同时又是外邪侵犯肺脏的道路。一般邪侵袭肺卫,多由口鼻而入。所以说,鼻子要想发挥正常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就必须依赖肺气调和,呼吸畅利。其实,“肺主气”的功能除了会影响呼吸,还有供给鼻子营养、保证鼻子通畅、预防鼻病的作用。

我们的鼻腔一天累计吸进和呼出1.5万升空气。在不断重复的一呼一吸之间,鼻腔黏膜和鼻纤毛会沉积大量细菌,并可能使感冒、哮喘等病菌侵入人体。特别是女性经期时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免疫力相对较差,呼吸道更容易感染。所以在这期间,应远离污染较重的地方,或过冷、过热的环境。另外,肺的某些疾病也会表现在鼻子上。如外感风寒影响到肺,就会鼻塞流涕、影响嗅觉;肺有燥热,则鼻孔干涩。反之,如果鼻出现以上异常变化,即可推断肺脏病变。

识脾感口

口腔是指人口内的空腔,也就是由两唇、两颊、硬腭、软腭等组成。中医上说,“口唇者,脾之官也。”唇是口的组成部分,被认为是脾的外在表现,当人的脾气健运,气血充足时,口唇得养,则唇红润泽;若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唇失所养,则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光。饮食、食欲、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脾与口之间在生理、病理上息息相关。因为口腔是消化道的最上端,舌、咽、唾液腺等中器官与脾胃相互联系,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受纳、研磨、消化、吸收。并且在经络联系上,脾胃通过经脉与舌相联,“口者,胃、大肠脉之所挟”。所以口淡无味、唇淡无泽时,多为脾气亏虚,气血不足;口中黏腻,吃东西不香,或嘴里发甜,多为脾胃湿热;若口中泛酸,则为肝脾不和;若唇肿、口疮、糜烂而痛,多为脾热或脾火。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