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止一次地表示调整政府主导的投资,让老百姓消费能力增强,使本国经济更可持续并帮助低迷的世界经济。但经济学者和金融分析人士说,中国政府以及地方当局发现,走出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出口制造业拉动增长的路子很难。
中国有改革经济模式的动力:其经济政策导致资源浪费、社会不平等和飞涨的通货膨胀,领导人担心这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北京大学经济学家姚洋(音)说,中国政府知道国内经济让太多资金集中在公司和政府手中。他们认同必须提高社会福利,鼓励国内消费以及缓和社会不满。但中国政府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面临障碍。一方面,中国继续牺牲民营企业以壮大国有企业,这导致大企业对决策者影响巨大。国有银行往往也青睐政府支持的项目,这些项目通常涉及资本密集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各地方,官员支持资本密集项目的原因来自于中央政府衡量官员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地方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决定他们的官运,而资本密集项目可以迅速提高增长率。官员支持这类项目的另一个原因是从大型政府投资项目中分成或者受贿相对容易。
为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中央政府注入约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资金,国有银行放松借贷。地方政府设立的企业疯狂借贷。“现在,国家鼓励银行重新调整这类贷款,避免成为不良贷款,”西北大学教授维克多·时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说:“投资过快过盛,导致投资质量和效率恶化,短期内很难改善。”
出口和投资使得家庭消费黯淡无光。政府面临使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压力不断增大,贫富差距也在拉大。中国正努力应对13亿人遍及全国、但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难题。而应对这个难题的正是中国共产党,8000万名党员正处在一个不那么令人羡慕的位置上,担负消除大规模经济失衡的任务。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纽约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