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和社会安定,都比较关心民间疾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赈济灾荒、恤老、慈幼、医疗救护、替无告之民掩埋尸骸等等。
历代封建政权都比较重视赈济灾荒。仓储制度是封建政权赈灾的基本保障。在丰稔之年,粮仓广蓄粮食,每逢灾荒之际,便开仓拨粮救济灾民。中国古代仓储制度比较发达,汉朝时设有常平仓,隋唐时期设有义仓,宋代设有广惠仓,明朝设有济农仓,预备仓等,清代除常平仓还有京通仓、旗仓和营仓等。在灾荒之年,政府除拨粮之外,还拨款帮助灾民度过难关。
中国有尊老恤老的优良传统。春秋战国之际,对老人的养恤措施已经很完备;梁朝时期,设有独孤园,以赡恤鳏老;唐代对养老、恤老制定了若干规定,还经常举行一些敬老养老的慈善活动;宋代在东京郊外设福田院,收养孤寡老人等;明代设有养济院,以恤孤老;清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传统。
中国历来重视对儿童的养育。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儿童慈善方面的政令及其实施已经相当丰富,越王勾践就制定条例,奖恤妇孺;汉代颁布了胎养令,通过免征徭役的方式,来表示对有婴之家的体恤;唐代由官府出资替民赎子,使幼子得以健康成长;宋代设立了专门收养遗婴弃儿的慈善机构──举子仓、慈幼局、慈幼庄、婴儿局等。
一些封建统治者对贫病、废疾者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曾设立过以治病为主的安济坊和以施药为主的惠民药局及其他专门收容贫病者的诸如六疾馆之类的机构。
丧葬是中国人生活中一件大事,从汉代以来历代统治政权都设置公墓,收葬无名或无力埋葬之尸骨。宋代,有名的漏泽园,便是官方为贫穷无告者掩埋尸骸所设置的公墓。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古代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