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忍的《不能没有你》说贫苦父女的故事,但背里的讽喻对象很清楚,一是媒体,二是官僚主义。
讽刺媒体作秀官僚主义
所谓老乡亲的立法委员林进益不是什么好东西,虚情假义,很典型奸角形象。武雄第二次到台北找不着林,阿财哥反而从电视上看见他,站在镁光灯前如何声嘶力竭、为民请命,也是现实距离比不上媒体作秀的讽刺。编导又故意安排一对电视台记者,武雄曾央求他们帮忙,被女记者冷冷拒绝,她说“我们是政治线的,不是社会线”;到了父女在桥上成为社会焦点,同一女记者匆匆赶来访问武雄的时候,方才的事已忘记干净,换上一副慈悲的嘴脸。
“政治线”及“社会线”的泾渭分明,对父女而言固然荒谬,不外是袖手旁观的借口。《不能没有你》另外要挖苦的官僚主义,也正是这种凡事只求理性、严密分工下的人性丑态。
电影的前半段,体制内几乎没有一个好人(也跟《夜与雾》雷同,不外乎说明,围绕悲剧的制度及人物都有责任)。来调查父女海边住房的警察很傲慢,户籍地区办事处的职员不够体恤、只按本子办事,但最令人气结的还是台北的户政司王组长,表面殷勤,实则推卸责任,架牀叠屋的行政程序(“文件到我这边全力配合”),毫无人味,父女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不能没有你》故意拍成黑白,把“台北”化约成“警政署”等几个符号,重门深锁、守卫森严,父女不得其门而入,孤立无援。黑白令电影世界更压抑,甚至更荒诞,黑白不是贴近真实,反而感觉更超现实。
黑白电影令感觉超现实
然《不能没有你》影片对官僚主义的批评适可而止,武雄与女儿守得云开见月明。天桥事件后,武雄失去女儿的抚养权,甚至不知道女儿入读哪家学校,他勤奋工作,很想念女儿。这时电影的气氛也开始转变,有善解人意的社会服务员登场。社会局的女职员漂亮年轻,明白武雄处境,后来安排与武雄见面的女督导也很有耐性,跟武雄详谈女儿的生活近况,慈祥、笑容可掬,跟电影上半段那些公务员不可同日而语。可说是忠于改编的个案,但换个说法,这其实也是编导选材,从事件见证人性光辉一面,世界不至完全绝望。
值得一赞是戴立忍体面的风格,减少对白的作用,凭意象把作品升华。武雄与女儿本来都很寡言,武雄甚至不善辞令,但却不影响观众认识他们,了解父女的感情。电影有两场,阿财哥到医院探望武雄,武雄最后与女儿重逢,更完全把对白删掉,一切尽在不言中。女孩的对白屈指可数,但有句让人印象特深:父亲在海底工作,女儿伏在船边看海底,父亲问她可以看到的吗?女儿说“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就看见”;影片也几次交代父亲在海里回望女儿的剪影,海水令影像晃动模糊、水底呼吸气管有时失灵屈折,但这不清晰的形象、薄弱的牵线,反是父女最心连心的时候。这个海底的景象,也成了影片很有诗意、象征的一组镜头。
减对白靠意象升华作品
《不能没有你》技术上虽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情感真摰、挖苦有的放矢,瑕不掩瑜。真的要谈什么是边缘化吗?应该放眼像武雄父女,这些媒体及电视观众过目即忘的小人物。今天华语片怪力乱神、千篇一律,像《不能》这样洗涤心灵、洞察世情的电影,已经是难得一股清流了。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不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