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上周五下午公布了10月的信贷数据,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商业银行新增信贷5868亿元人民币,大大高于市场预期的5000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有较长的国庆假期,即使在工作日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也保持了高度的放贷热情。
商业银行的“热情”当然不是没有来由,此前有市场传言称,若干家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监管层的默许,可以加快放贷的力度。而最终的信贷增量似乎也表明,这样的传言并不是空穴来风。
市场利率也反映了这样的情况,进入10月以来,反映市场流动性的上海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而反映加息预期的利率互换价格也同样开始暴跌,这表明市场似乎看到了流动性宽松的前景。这与此前笔者提出的,中国将可能放宽货币政策,也不谋而合。
细致地分析数据后,笔者也发现了另一个有些奇怪的现象,即10月份的存款量与9月相比,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央行称,10月份,居民存款大约减少了7000亿元,而财政存款增加了大约4600亿元,两者相抵,整体存款流出超过2000亿元。
这种怪相的背后,应该是银行在季度末突击存款在作祟,与6、7月份的数据相比,更加能够证明这种判断的可能性。7月份中国同样出现了大幅度的存款滑坡,银行为了突击存贷比,在季度末大肆发行理财产品,并在新的季度开始后将这些产品移出表外,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由于理财产品无法被现行的M2统计在内,因此10月的M2货币增速同样出现了下滑的迹象,这与当月的新增贷款明显上升,其实存在着一定的数据打架。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本月在货币政策稍显宽松的背景下,M2继续减速,可能与外汇占款下降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过去的5-7年中,中国的新增货币供应量几乎全部来自于外汇占款,或者说资本流入导致了中国的新发货币,在强制结汇体制下,央行必须发行对应的人民币来购买市场上的外汇,这导致了人民币货币供应量的上升。
在过去的10月份,人民币升值动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上购买美元的力量相对强大,而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的意愿不足,从这样的市况分析,中国在10月份可能出现了一定的资本流入减少的状况。这一状况需要央行的后续数据来印证。
目前的问题在于,如果外汇占款持续减少,货币供应量下降,好的方面是将降低通胀压力,而负面影响则是市场流动性可能出现短缺,这似乎与目前可能进行的“放松”存在着天然的矛盾。
而分析目前的存贷状况,则会发现另一个问题,即中国所有商业银行的总体存贷比已经达超过70%,与此前的65%左右的平均水平相比,有着明显的上升。考虑到目前主要银行的存贷比状况相对较好,70%的总体存贷比表明大多数中小银行的存贷比可能已经明显接近甚至超过75%的监管目标。
银监会新任主席尚福林也表示,仍将继续严控75%的存贷比监管目标,这意味着银行将需要更多的存款来符合监管要求,这也预示着未来两三个月内,市场利率可能在目前的基础上出现走高。而一旦存贷比达不到要求,面临盈利压力的商业银行,可能将更多选择表外业务,比如银行理财产品,来避开监管要求,而由于理财产品的利率水平相对市场化,这也可能导致市场利率未来出现反弹。
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央行为了控制利率水平上升,而为实体经济提供动力,将需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推低债券收益率,某种程度上,这也将支持地方债券在未来的发行。
但银行受限于存贷比的压力,将可能无力向企业发行过多的贷款,这导致了新的结构性矛盾,即政府和有实力发行债券的公司将受益于不断走低的市场利率,而中小企业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更易受到外部环境继续恶化的影响,调低存款准备金率是政策放松的当务之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隐秘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