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大陆劣评之谜(图)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配图(网络图片)
以1930年“雾社事件”为背景的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在台好评如潮,笔者认为很值得推荐,然而有官方背景的大陆影评却反应负面,虽说电影有望在内地上映,但似乎难逃被大幅删减的命运。雾社事件是台湾原住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重要历史,理论上十分符合爱国电影的主旋律,为什么会在两岸产生两极效应?这可是比较政治的好题目。
对台湾原住民属于哪个文化体系这学术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意见,但台湾的主流观点多认为他们属于南岛民族,和太平洋诸岛的传承接近--这也成了陈水扁把台湾标签为“海洋国家”的重要理论基础。虽然北京把台湾原住民列为“高山族”,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但在台湾,原住民的地位更为特殊:在日治时代早期,台湾岛与大陆对望的西部被列为汉区、靠近海洋的东部被列为蕃区,俨然“一殖民地两制”;电影的赛德克族人从头到尾都在说自己的语言,有些会说日语,但没有一个族人说过一个汉字,自然也没有身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意识。近年台湾原住民自治运动兴起,主张根据民族自决原则,争取应有的自治地位,陈水扁加以笼络,于2002年代表台北政府签订了《原住民族与台湾政府新的伙伴关系条约》,第一条赫然是“承认台湾原住民之自然主权”。无论这个“自然主权”是如何演绎,都肯定超出了北京赋予任何少数民族的权限。既然北京视高山族为藏族、维吾尔族那样的少数民族,他们在台同胞的“自然主权”却被当地政府承认,那北京一旦统一对岸,会否继续承认这条约?若说承认,如何向其他少数民族交待?若说不承认,又岂非给绿营制造台湾本土文化被打压的借口?
更敏感的是《赛德克巴莱》的日本殖民政府虽然对原住民歧视,但也颇有政绩,而近年不少日本学者喜欢比较二战前的日本政权与崛起后的中国,容易令人想入非非。根据正史,日本在稳固台湾局势后,对原住民的政策由高压的“始政”改为倾向怀柔的“同化”,希望通过改善原住民生活,来合理化对当地天然资源的掠夺,并证明自己有能力和西方列强一样,对殖民地的“落后民族”施以“文明教化”。这是日本“大国崛起”后的重要一页,只是我们不常在教科书读到而已。雾社事件引起日本举国震惊,除了因为日本妇孺死伤惨重,更因为雾社原来是他们树立的样板:正如电影所说,日本在深山野岭的当地兴建铁路、医院、学校、宿舍,“希望把文明带给土著”,也刻意同化原住民精英为日本人。这些待遇不但优于台湾境内汉人,甚至比日本国内好些地方还要好,到头来,原住民却不领情,电影还反问“难道就要接受那些对我们好的日本人来永远管理”,反映日本少数民族政策出现严重失误。这样的背景,基本上就是日本学者对今日中国的批评:以为对少数民族地区兴建铁路、进行现代化工程、吸纳上层精英进入建制,就足以和谐局面,其实忽视了最根本问题,危机依然四伏。特别是那些同情西藏的评论员,会从电影产生不少联想。
不过从愤青角度,电影最大的“政治问题”还不是这些,而是对雾社事件的定性:根据蒋介石时代的国民政府,雾社事件自然是“山胞”反抗日本暴政的爱国起义,电影主角莫那鲁道死后还被他表扬,甚至被改名为“张老”,以淡化“赛德克Vs日本”的色彩。但《赛德克巴莱》明显不认同这传统史观,点名曾获邀参观日本的莫那鲁道深明起事必败、而且可能灭族,还是一往无前,完全不是为了爱(中)国,也不是为了改善族人生活,只是为了“血祭祖灵”。这说法似乎抽象,但其实有具体的意涵:日本人以“文明教化”为由,禁止原住民纹面等习俗,却无视根据赛德克信仰,只有建功立业才有资格纹面成为“真正的人”,那些英勇的灵魂才能经过“彩虹桥”进入祖先的猎场。因此,他们不能纹面、被逼放弃传统,无疑于基督教徒被剥夺死后到天堂的资格。既然电影把雾社事件重构为一场“宗教战争”,性质就和近年西藏、新疆骚乱策划者的说法相近,不用说,在内地自然又是死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