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非法集资诈骗罪的吴英2009年4月16日出庭受审(资料照片)(图: AP)
中国国家媒体首度就浙江省一名女商人吴英被二审判处死刑引发的广泛舆论关注发表相关报道,为反对这项死刑判决的民众带来一线希望。
与此同时,法律和学术界精英正紧锣密鼓地游说司法部门和公众,敦促政府修改相关法律和金融制度,以避免同样的悲剧重演。
浙江省高级法院上个月18号以集资诈骗罪二审宣判年轻女商人吴英死刑后,中国法律界、企业界、学术界以及普通民众的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
新华社关注舆论 吴英案呈现转机
星期一,中国官方的新华社首度就吴英案件以及引发的广泛舆论关注发表了相关报道。报道采访了多名法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分析了社会舆论与法院这项裁定大相径庭的现象,并以专家的话道出了吴英非法集资犯罪背后的一个深层原因--中国的金融系统被垄断、民间融资困难,而处死吴英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新华社的报道被广泛转载后,民众纷纷对吴英案件的结果表示谨慎乐观。与此同时,法律和学术界精英加紧舆论攻势,希望借此机会推动中国在相关立法和金融政策等方面的改革进程。
法律界精英紧锣密鼓 争取改判
星期一,中国一批精英律师和学者聚集在中国政法大学出席吴英案法律研讨会,会后发出“刀下留人”的呼声。
星期二,另一批法律界和企业界精英出席了由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另一场相关研讨会,同样向政府发出了“慎用死刑、改革金融秩序”的呼吁。
30岁的吴英五年前以中国最年轻的女富豪上过福布斯富豪榜,但在2007年被当局拘捕。2009年,浙江省金华市中级法院认定她在2005年到2007年间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七亿多元人民币,构成严重的集资诈骗罪,判处她死刑。尽管吴英在押期间曾检举多名政府官员受贿以求立功减刑,但是浙江高院仍然在今年1月18号二审裁定一审判决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因此维持对她的死刑判决。
法律界人士和民众一般认为,无论是从犯罪根源、作案动机、法院定罪和量刑来看,吴英都不至于被判死刑。
著名经济学家、在新浪微博上拥有近4百万关注者的韩志国说,吴英案件引发社会空前的关注,显示中国社会已经到了三大转折点:多元经济与国家垄断的对决已到转折点,发展诉求与僵化制度的对决已到转折点,正义理念与威权观念的对决已到转折点。
胡星斗:忍无可忍金融垄断
出席了政法大学星期一那场研讨会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说,至少民间融资与现有金融体制的矛盾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胡星斗说:“吴英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中国的金融垄断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所以经济学家,很多人都站出来为民间的、合理的集资说话。”
新华社的报道引用的业界资料显示,民营企业从银行得到贷款的难度大、成本高,许多商家被迫挺而走险,从规范不完善的民间融资渠道取得企业经营必需的资金。
胡星斗说,吴英案件帮助揭示了这项矛盾。他相信最高司法机关会对吴英案做出理性判决,维持原判则会对社会造成巨大伤害。
胡星斗说:“如果能够倾听广大专家、律师的呼声,它就会改变(原判)。如果不改变,它会对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后果,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愿看到的。”
傅华伶:舆论关注刑事经济案风险较小
香港大学法学系教授傅华伶教授认为,吴英案件此时此刻之所以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不仅因为人们对民间资本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而且因为这个问题的政治敏感度相对较小。
傅华伶说:“这个问题好关注吧,没有太多的政治敏感。中国有很多问题,比如西藏问题等等,都是话题。大家恐怕没法去谈这个话题。大家自然会去找一个比如刑事犯罪这样的话题。”
傅华伶认为,中国最高法院既可能决定将吴英死刑判决发回浙江省法院重审,也可能核准这项死刑判决。他说,中国的热点问题很多,即使在吴英案件上失利,舆论还是会将焦点放在下一个热点话题。
(文章有删节)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