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靠风力驱动的大球排雷,这个排雷新点子是生活在荷兰的阿富汗设计师哈桑尼想出来的。哈桑尼打算把这一新的排雷方法在阿富汗使用。
哈桑尼(Massoud Hassani)发明的这种排雷装置从远处看就像一团团巨大的蒲公英。这种排雷装置的中央是个小球,与其相连的是170根竹子,竹子的尾端都被固定一个塑料碟子。这项发明在今年的伦敦设计大赛上获得了大奖。与哈桑尼的发明同享殊荣的还有奥运会圣火火炬和英国凯特王妃大婚时穿的婚纱。不过区别在于,哈桑尼的发明获奖不在于美感,而在于其实用性。
这个新发明的排雷装置被称作“Mine Kafon”,人们将其放置在雷区,这些巨大的“蒲公英”在风力的驱动下在雷区滚动。哈桑尼在发明时的设想是,由于“蒲公英”自身达到一定的重量,所以可以在触到地雷的时候引爆地雷。“蒲公英”中央的小球里安装了定位仪装置,排雷人员可以随时确定”蒲公英”所处的位置,测量记录雷区的面积。
发明来自童年时的玩具车
测试现场
13年前哈桑尼来到荷兰埃因霍芬学习设计。童年的时候哈桑尼就开始自己动手做玩具。“小时候我们总做一些装了轮子的玩具。我们住的地方附近有很多雷区。有几次我们做的小车跑得太快,跑到雷区去了。后来我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做一些更大更重的'玩具',可以用来排雷。”哈桑尼的毕业设计灵感就来自于童年的玩具车。
哈桑尼说,他所经历的阿富汗战争对他来说就像是一场电影,战争对他“不是一场威胁,而更像是一个游乐场”。在来到欧洲前他幻想着欧洲是一个人们享受闲适生活的社会,但来了之后才认识到,欧洲的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战争也是残酷的。
1994年以来联合国和其它一些组织先后投入了6亿多美元用于全球的排雷工作。尽管如此,阿富汗境内每年因误踩地雷而受伤的人数超过3000人。哈桑尼希望他的排雷发明能够尽早在实践中投入使用。“我现在和两家公司合作,改善这项发明的实践操作性。这之后我们会带着这项发明去阿富汗,并且在那里寻找一片雷区实验排雷。不过也有其它一些国家,例如安哥拉也有雷区。”
和专业排雷人员“抢饭碗”?
哈桑尼
荷兰人工排雷组织负责人范德斯里克(Henk van der Slik)并不看好哈桑尼的发明。范德斯里克认为,专业人员利用金属探测器和专业排雷犬的排雷工作不会被哈桑尼的发明替代。他认为,哈萨尼发明的“蒲公英”在引爆一次或者多次之后可能无法继续保持功能稳定。
另外地雷爆炸之后,碎片可能会分散在多处。这些碎片可能又会被当成地雷,也以此加大了人工排雷的难度。范德斯里克说,只有一个地区98%的面积都证明安全了之后才能摘掉雷区的“帽子”。
范德斯里克认为哈桑尼的“蒲公英”作用仅在于确定雷区的位置。换句话说,也就是“蒲公英”在滚动的过程中如果引爆了地雷,这说明这片地区是危险区,禁止入内。
哈桑尼并没有因为专业人士的质疑声而感到灰心。他还在继续改进他的发明。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同荷兰国防部合作开展测试。同时他也着手一些简单的项目:“我的同事中很多人更愿意参与一些大项目,对我而言重要的在于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此我会利用高科技,但也不仅局限于此。目前我在做的事是写一本介绍阿富汗饮食的菜谱。”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