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iPad吸引了大批顾客。一家中国公司称其拥有在中国大陆使用iPad名字商标的权利。
终于,苹果(Apple)了结了和深圳唯冠(Proview)持续两年、激斗半年的大陆地区iPad商标权争端。苹果用6000万美元的真金白银换得一场大戏徐徐落下帷幕。
皆大欢喜了吗?
似乎是。苹果花钱买路,终于可以让中国用户苦等四个月的New iPad名正言顺地发布了。而唯冠拿钱还债,多多少少还掉一点欠着的一屁股债。于是媒体和舆论认为这是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果”。
事实是——“天之骄子”苹果这次真的被狠狠地啃了一口,其损失应该远远超过台面上的6000万美金。不算隐形损失和成本,苹果的直接损失粗估算应在1亿美金以上,后续或许还有一连串的法律隐患。
此次6000万美金的和解金是今年以来中国知识产权司法案例中赔偿金额最高的。唯一能与其相媲美的是2009年正泰与施耐德的知识产权纠纷,一审判决3.3亿元人民币的赔偿并未生效、二审和解金额约为1.57亿元,换算成美元不过3000多万。
但对于苹果这家顶着“全球第一消费电子公司”光环的巨头来说,这并不足以让它伤筋动骨。6000万美元,只相当于苹果中国上个财年(截止到去年9月30日)销售额的0.45%;在苹果全球收入中的占比更是连0.1%都不到。
若相对于唯冠之前的索赔金额,6000万美元的最终赔偿款也不算多。唯冠最初的诉求是中国大陆地区所有iPad销售的“非法所得”,并按此预估出了4亿美金甚至高达30亿美金的所谓心理价位。
其实早在今年5月,唯冠律师马东晓就透露过实际和解金额会“远远低于”4亿人民币。但苹果所付的学费却远不止这6000万美元。
首先是律师费。苹果聘请的金杜律师事务所(King & Wood Mallesons)在大陆地区是一块金字招牌,其律师费收入在圈里被公认是“仰慕的天价”。按同业律师估算:根据金杜所的收费习惯,“苹果至少要为这次纠纷付1000万美金的律师费”。何况这个商业领域的纠纷早已经上升为“朝野关注”,政府公关的成本不可忽略不计。
相比这些成本,New Pad在大陆地区的长时间缺位或让苹果更受伤。
以苹果往常的发售经验,iPhone、iPad在中国大陆的首发都会在美国首发的两个月后。New iPad早在今年3月即在美国发布,大陆地区的正常发布时间则应该在5月。事实上今年5月,苹果已经获得New iPad的中国3C以及相关认证。
可是直到今天,在延迟了近两个月后,New iPad在国内仍未现身。在瞬息万变的消费电子市场,两个月可以发生很多事。即使是王者如苹果,这也有点“伤不起”。
根据科技、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易观国际(Analysys)的数据,iPad2去年5月在大陆发布后,同年二三季度的销量超过80万台。若以此类推,再加上苹果日益增加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市场本身的有机增长,New iPad上市后两个月的销量应该也能达到80万台以上。按照每台32G Wi-Fi版本定价4500元为平均价格计算,这将为苹果带来销售额36亿元人民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苹果赚不到这笔钱,但时间推后带来了不确定性。 预算有限的消费者也会采取观望的态度,比如把New iPad和下一代iPhone做个对比,再决定掏钱买哪个。
与此同时,市场也提供了更多的产品、更多的选择机会。无疑,这会让New iPad之后在中国上市时要考虑的市场因素变得更复杂。
老对手谷歌(Google)上个月发布了更新的Android操作系统,推出了Google Now,相当于苹果的 Siri。对于之前一直把Siri当王牌的苹果来说,这无异于一次直接而强有力的挑战。对于追逐新潮和时尚的潜在iPad用户来说,Google Now也无疑是一个新的选择。
还有微软(Microsoft),这家老牌软件巨头把原计划秋季上市的Windows Phone 8系统提早到6月发布, 迫不及待地展示了移动设备和电脑无缝对接、相同体验的美好未来。这对商务功能一直偏弱的iPad即使算不上致命一击,也多少会动摇不少高端商务人士的决策。
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截止2011年底,iPad虽然仍占据着国内平板电脑市场7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多元化的产品、选择已经使iPad的占有率不断下降。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New iPad作为苹果旗舰产品在官方销售渠道的长期缺位,同样给了三星平板以及具有性价比优势的国产品牌赶超的机会。
为了应对竞争,在New iPad上市的同时,苹果开始削价销售iPad 2,每台售价下降了1000元。就算只流失10%的原有用户,苹果的损失也在3.6亿人民币左右,即5000多万美金。
在这延迟的两个月里,由于利润率更高的New iPad无法上市,苹果中国的利润率也会受到影响。
直接的经济损失之外,苹果未来在中国可能要面对一系列知识产权纠纷。与唯冠的纠纷可能会直接鼓励中国企业抢注与苹果相关的商标域名。微博上如此评估知识产权案可能带来的受益:“三年不开张,开张就能吃三年”,何况是找到苹果这样的金主?
两年前,当苹果直接从汉王科技 (Hanwang)手里购买大陆地区的iPhone商标时,当时的交易价格是300多万美元;而两年后的iPad商标和解金已经达到6000万美元,翻了16倍多。
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夥人刘春泉表示,这种财富效应的示范作用是明显的。由此,中国商标域名的抢注之风会愈演愈烈。知识产权方面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任何一个细小的隐患都可能付出巨额代价。研究知识产权的刘律师预计这个赔偿金额用不了太久就会被刷新。
许多中国公司从唯冠案得到了灵感,希望来“啃”一口苹果。这并非想像。从公开报导中得知,江苏雪豹日化有限公司已经向上海的法院提交民事诉状:起诉苹果Mac电脑使用的betway体育手机网 操作系统雪豹(Snow Leopard,中文名雪豹)侵害其“雪豹”商标权,要求苹果停止侵权行为、公开道歉并赔偿50万元人民币。
江苏雪豹是家日化公司。其公司主页显示,公司的主营产品是生物牙膏,鞋油,洗涤剂,护发用品,洗手液和樟脑丸等等。相对于“雪豹”案,下面这个案例可能对苹果更有潜在的杀伤力。上海某法院昨天确认:收到上海智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诉状,这家公司认为苹果iPhone 4S中的Siri侵犯了其发明专利权,即“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的专利。
在iPhone和iPad之后,更多的商业公司早已在“i时代”积极布局。一个案例是,中国家电巨头青岛海尔早早注册了iTV的大陆商标权并推出了相关产品。预计苹果很快也将推出意在占领客厅的电视产品。
到时苹果是会考虑避免采用iTV的商标呢,还是再付一笔更高的费用?
原标题: 被“咬”的苹果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