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台湾开放大陆探亲以来,两岸婚姻已达30多万对,虽然陆配较其他国籍的配偶更能融入台湾社会,但两岸还是有社会文化和家庭观念上的差异。
两岸婚姻是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后,自然孕育的产物。自1989年大陆首例两岸婚姻在厦门登记以来,至今已超过30多万对,其中以台湾男性娶大陆女性为多,占93%。大陆配偶到台湾生活之后,感受到两岸的政治、社会文化等环境与大陆有着天壤之别,人也大不相同。
每六对新人中 就有一位外籍或大陆配偶
由于两岸同文同种,比起东南亚的外籍配偶更能融入台湾社会,但毕竟两岸还是有社会文化和家庭观念上的差异。根据内政部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2月底,外配和陆配总人数已超过46万人,陆配总数31万人,近15万名外配,女性比例都超过九成。近几年来,台湾结婚率逐渐下降,与外籍或大陆人士结婚比率平均约为17%,即大约每六对结婚的新人当中,就有一位外籍或大陆配偶。
80岁的黄江南是1949年来到台湾的学生兵,16年前推动成立专以协助陆配的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简称“婚促会”),他称之为大陆配偶的“台湾娘家”,9年前才娶了小他20岁的大陆配偶常素玲。黄江南说,素玲很可怜,嫁到台湾后,两年多,先生就去世了,按照当时台湾的规定,住满八年才有可能领取身份证,没有身份证、在台湾也没有生育,她必须在一个月内返回大陆。素玲因此再嫁,不料,又两年多,悲剧再次重演。黄江南说,素玲人很好,对“婚促会”的事很热心,于是他娶了她,如今婚姻生活平实、有个相互照应的伴。
本身也是娶大陆配偶的“婚促会”理事长钟锦明表示,结婚快15年了,当初透过台湾亲戚的介绍,并经过一年多的拍拖(交往)才结婚,两个小孩现已读国中,生活相当幸福美满。但回顾当年在拍拖的那段期间,付出要比现在多很多,而且行程安排等都是非常压缩的。
以前只能用电话聊天,现在有网路视讯、QQ聊天等平台,沟通方便又即时,还有早期的交通需要转机、航班也比较不齐全,现在又逐步在扩大小三通,在时间和金钱上都节省了很多。
刚开始觉得台湾人呆
沈燕(化名)16年前从深圳嫁到台湾来,她说:“第一次来到台北,觉得房子太老旧了,每年都有探亲假,我探一次以后就不想来了,当时觉得台湾很奇怪,一栋高楼大厦的旁边是一间庙,感觉很格格不入,一开始不懂只看表面,久了之后才知道,房子旧是人家的权利,不能随便强拆。
台湾还保存了很多传统的文化及家庭教育。在大陆,党的文化就是斗争哲学,凡事不能吃亏,人与人之间的心防非常强,刚开始觉得台湾人好呆喔!好像少一根筋一样。渐渐的,我就喜欢台湾了,以前还想钱赚够了要回大陆去养老,现在我跟父母亲说,在台湾反而安心,更有保障,政府还有补助,特别是医疗各方面都很好。
现在感觉以前在大陆的卫生及治安都很差,譬如包包经常被划个口或是项链被抢,买东西拿到假钱、短斤少两的,天天出现,可是在台湾我就没有碰到过,普遍给人感觉台湾人很善良。”
原来大陆的新闻都是被封锁操控的
章琴(化名)今年41岁,跟先生认识四、五年才结婚,先生是到大陆经商的,因为室友同学嫁给台湾人,大伙一起出游认识。章琴说:“我原本在大陆做过护士;婚后一开始感觉台湾的新闻自由让我受不了,天天都是打架,而在大陆接收到的都是正面的讯息,后来才知道大陆的新闻都是被封锁操控的,就像井底之蛙,而在台湾无论是好的、坏的都可以报导。
嫁过来的前几年,我心里都不能平衡,好像台湾对大陆新娘的评价不是很正面,很怕人家说我是花钱买来的,当时就决定,以后自己的小孩,无论如何都不要嫁到远方去,凡事都只能靠自己,跟先生吵吵架也不能回娘家,假日也没地方去,整天就只能呆在家里,那种‘闷’,只有外籍新娘知道。”
“以前还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东西放在冰箱里就不会坏,没有习惯去看制造日期,一次把大陆的食品送给台湾的朋友,她还给我说:‘不敢吃,因为上面都没制造日期!’那时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这种意识,也没有媒体会报导说有过期或是造假、有毒的产品。”
促婚前来台增加了解
台湾近年来放宽了一系列对陆配的限制,使得陆配的权益得到较好的保障,不过两岸婚姻仍有一些屏障亟待突破。钟锦明表示,即便现在两岸婚姻较为正常发展,但还是在趋于不平等的基准点上,即台湾配偶可以自由的到大陆去,对于大陆配偶的家庭环境、工作状况等可以先行了解;可是陆配婚前却不能自由到台湾来,虽然现在有自由行,但还是有条件及省分的限制,若参加旅行跟团,就算脱队时间也很有限。因此,一切都是听台湾配偶讲的,会不会有欺骗行为,这也是不能避免的。
钟锦明认为,开放自由行跟开放陆配来台的基准点,其实是一样的,只要台湾未婚配偶出面保证,应该比自由行更有保障,与其婚后出问题了给予辅导,倒不如婚前让她们有机会先进一步了解。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