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本年度欧中峰会上再度要求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德语媒体认为,取消军售禁令必须与人权问题挂钩,而中国只有在受到压力时才会在人权问题上让步。
柏林全球公共政治研究所人权部负责人金泽尔巴赫(Katrin Kinzelbach)在周三(10月17日)一期的《新苏黎世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指出,只进行对话是不够的,涉及人权问题,北京只会在权力政治考量中认为有利时才肯做出让步,因此,为促使中国妥协,应将进行有关取消军售禁令的谈判作为一种施压手段:
“常有一种意见认为,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劝动中国这个党国尊重人权。经验表明,这一看法并不正确。……起始于1995年的欧中人权对话未能结出值得一提的果实。因为,双方并不是谈判,而只是谈论,并是在摈除公众情况下的谈论。只有当从权力政治角度的计算中认为做出某种让步可能有利时,北京在人权问题上才会有所动作。因此,必须将取消对华武器禁售令的老要求作为有关人权问题严肃谈判的基础。
2004年4月14日,德国联邦议院辩论对华政策。政府总理施罗德发言,要求取消对华军售禁令。
“当10年前,希拉克和施罗德要求取消禁令时,欧盟内部尚不可能取得一致。此后,阵线更趋对立。对立的一方是采取务实主义立场的国家。它们希望取消禁运,以避免使对华关系遭到不必要的压力。另一方是强调原则的国家。它们赞同禁运,原因是,中国继续侵犯人权。华盛顿也反对取消禁令。……而(武器)禁运本来就并非滴水不漏。1989年,欧盟只就一句表述模糊的话达成了一致。禁运的具体实施是各国自己的事情。由此形成的解释空间被欧盟各成员国填入了不同的内容。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提供的数字显示,以1990年作为参考年份,去年,中国仅从法、英、德三国就进口了相当于2亿美元的常规武器。”
交换手段
文章强调指出,欧盟对华军售禁令并不能阻止中国的大规模军备,原因是,中国的军备主要依靠本国军火工业,此外,俄罗斯大量增加了对中国的军售。因此,是否取消军售禁令,从本质上看,仅具象征意义:
“对温家宝而言,取消禁令首先有着内政上的意义,因为,禁运是党力图除掉的一个耻辱的污点。正因此,欧盟只有在中国作为交换发出尊重人权的清晰信号时才能取消禁令。……
“温家宝向欧洲政治家不止一次发出信号,希望在他离职前就能在禁运问题上有所突破。考虑到欧洲目前在中国面前的谈判力量如何弱小,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前提。欧盟内传统上忠于原则的国家应该有所行动。如果它们能许诺在(中国)释放了系狱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批准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便放弃反对取消禁令的立场,那么,欧洲的人权要求便终于也会在北京得到应有的重视。”
原题目:“必须施压”
本文节选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