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幽默而丢官的宰相(图)
宰相石中立
中国古代官员往往给人一种严肃端庄、不苟言笑的印象。但其中也不乏幽默搞笑的另类,例如人们熟知的东方朔和纪晓岚。其实这样的官员宋代也有,比如宋仁宗时的石中立。
石中立(972-1049),字表臣,河南洛阳人,是宋初大臣石熙载的儿子。一天,担任翰林学士的盛度从皇宫中的前殿到后殿办公。不巧的是,宰相走在了盛度的后面,盛度开始的时候并未觉察,走了一段之后才突然发现。他立即感到:自己位卑资浅,这样做很不妥当,便快速地跑开了,直到跑回自己的办公室藏起来,才安下心来。盛度是个大胖子,虽然只跑了短短一百多步,但也累得气喘吁吁。这时,同为翰林学士的石中立正好也在办公室,看到盛度这个模样,便问他怎么回事?盛度如实相告。石中立问道:“宰相没有问起吗?”盛度回答道:“没问。”过了一会儿,盛度才反应过来,骂道:“这小子说我是牛啊!”原来,石中立是借用了西汉宰相丙吉“问牛喘不问人死”的典故,嘲笑盛度是牛。
又一次,石中立与同僚一起去参观皇上园林中蓄养的狮子。饲养员告诉他们,每天需要破费5斤肉来饲养这头狮子。有人开玩笑道:“我们的待遇还不如这头狮子啊!”石中立马上说:“当然喽,我们都是‘员外郎’(谐音‘园外狼’),怎么比得上‘园中狮’呢?”一个名叫上官闢的官员劝石中立:“您的官职不小了,怎能经常这样开玩笑呢?”石中立回答道:“您是‘上官闢’(谐音‘上官鼻’),怎能管我的‘下官口’呢?”
一次,大臣杨亿家大办丧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的不是宰相就是翰林,不是王公大臣就是贵族子弟。杨亿给他们每人发一件白襕衫,不过,他是按地位高低和身份贵贱来分配的,高贵者发绫罗衫,地位稍低者发绢衫,等级不同,质地不一。上香吊孝还分个高低贵贱,石中立看不过去了,突然在人群中放声痛哭,同僚惊诧莫名,问其故,石中立说:“我想起了我父亲。”又问为什么?石中立回答说:“倘若父亲(他的父亲石熙载,那可是宋太宗时代的一品大员)还健在的话,我今天一定能穿上高贵的绫罗衣服了。”
侍郎刘子仪三入翰林,当了多年的侍从官,眼巴巴地垂涎着宰相的职位,但一直没什么动静,心情颇不快,作了两句诗说:“蟠桃三窃成何事,上尽鳌头迹转孤。”并称病在家,闭门不出。同僚们前去探望,询问病情,推荐药方,极其关切,唯独石中立轻描淡写地说:“小病而已,只需服一剂清凉散即可痊愈。”石中立是在嘲笑刘子仪病根在心而不在身,“清凉伞”是宋代宰相专用的仪仗,同僚们听后面面相觑。
宋仁宗康定年间,西夏入侵,宋军节节败退,朝廷一筹莫展。当时,宰相张士逊告老,朝中一些大臣好友都赶去祝贺他光荣退休。张士逊宴请大家,喝到酣畅处,他感叹道:“我本是一介小民,见遇明君,终于功成名就,衣锦还家。如今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我也算知足了。”一副居功自傲、得意洋洋的样子。谁知,石中立不仅没有顺着他的口气恭维一番,反而冷声冷气地说:“如今啊,只有西边还战火纷飞,鞑虏未除。”众宾客顿时失声喷饭,杯盘跌落一地。
等到石中立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后,又有人劝他改改诙谐的作风,石中立拿出“任命书”给他看,说道:“这上面不是明白写着吗?‘可本官参知政事,余如故’,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让我改变呢?”石中立曾经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左右侍从急忙把他扶起来,石中立站起来后说道:“幸好是‘石参政’啊,要是‘瓦参政’,可就要粉身碎骨了!”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过去一年,由于经常出现地震等自然灾害,担任谏官的韩琦便上奏皇上:“石中立身为政府高官,却经常嘻哈说笑,有失大臣的身份。”认为这是导致天灾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石中立被免去了参知政事的职务。
虽然石中立丢官的原因不会这么简单,但是他的幽默让他显得不合群,这得罪了不少人。恐怕,这才是他丢官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