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女性心理健康指数项目报告日前出炉。数据显示,在每四个被调查的女性中,就有一个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在各年龄层中,35—45岁女性心理健康指数最低;在基于婚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未婚女性心理健康指数得分竟然低于已婚女性。此外调查还显示,作为企业普通员工的女性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最高,达35.8%,而高管层这一比例为11.38%。
昨天,这个项目的发起人之一——德瑞姆心理教育机构负责人、心理学教授冯耘在接受独家专访时表示,未婚女性心理健康指数得分低于已婚女性,这主要是因为未婚女性自我评价较高,对美好婚姻及职业抱有不切实际的憧憬和向往造成的。
苏州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数据
1 四分之一被调查女性存在心理问题
调查耗时两年,苏州2396名女性接受了调查
这份调查报告由苏州妇联与德瑞姆心理教育共同发起,在2011—2012年的两年时间内,汇总、整理、分类、解析了苏州地区2500份女性填写的《心理健康体检量表》,从认知、情绪、意识行为、社会交往、生理症状、自我防御6个心理健康维度对女性进行测评,调查女性心理健康的现状与需求。其中,有效问卷2396份,问卷有效率达95.9%。
被调查的对象来自苏州高校、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独资/合资企业等各个领域。年龄结构:20岁以下占12.8%,20岁至30岁占29.4%,30岁至40岁占34.2%,41岁至50岁占20.8%,50岁以上占2.3%;婚姻状况:未婚占33.6%,已婚占44%,离异占5.4%,丧偶占1.2%,其他为3.8%;文化程度:高中(中专)以下为19.3%,大专为28.4%,本科为38.8%,硕士为10.8%,博士为2.7%。
调查结果显示,27.6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是说每四个被调查者中就有一个人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20.56%的被调查女性认为自己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同时,2.76%的被调查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有14.32%的被调查者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冯耘认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等相似,这份报告所涉及的人群和问题,适用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女性心理健康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 35—45岁女性心理健康指数最低
女老总为儿子上学愁得抓狂,最后不得不接受心理辅导
女性一生的心理发展,包括胎儿期、婴儿期(0—1岁)、前幼儿期(1—3岁)、幼儿期(3—5岁)、童年期(6—12岁)、青春期(12-18岁)、青年期即成年早期(18—30岁)、壮年期(30-45岁)、中年期(45-60岁)、老年期(65岁上)。心理健康量表主要来源于18—55岁女性。
这次调查的数据显示:心理健康指数最高的是24—28岁女性;心理健康指数最低的是35—45岁女性。专家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35-45岁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面临职场、婚姻、子女、老人、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再加上更年期,生理上的转变同时加深加剧心理困扰。
冯耘告诉记者,苏州有位三十五六岁的金融业女老总,事业有成,婚姻美满,刚上小学的儿子很优秀,特别是弹得一手好钢琴,还曾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比赛中,多次获奖。对于自己的未来,儿子表示将来要考音乐学院。对此,这位女老总坚决不同意,认为从事文艺将来没有前途。就因为如此,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对立。为此,女老总茶不思饭不想,每到夜深人静,就睡不着,有时心理狂躁地直抓自己头发,将头发一把把地抓落。“后来她没办法了,只好来向我们要求进行心理辅导。”
企业各层级员工中 有心理健康问题者占比
3 未婚女性心理健康指数比已婚的低
家庭变故带给3.9%女性严重心理问题
令人惊讶的是,未婚女性心理健康指数得分总体上低于已婚女性。冯耘分析认为,这个可能是由于多数已婚女性社交范围较广,本身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完备——来自家庭、朋友、子女等多方面,加之相对稳定的工作、经济状况都为具有较为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支持。
而未婚女性因为其承担经济、生活、事业、家庭等多方面的责任和压力随着婚育年龄的一再上升,其心理健康状况难免受到一些影响,特别是外来未婚女性,在生存的同时,还要面对婚姻问题。
冯耘表示,现在那些“高富帅”、“白富美”的爱情及职场电视剧、电影,还有那些炙手可热的相亲节目,加速了女性心理问题的形成,更容易给那些未婚女性带来震动和影响,以及幻想。“她们往往会认为,既然剧中或节目出现的情节和人物,别的女性能拥有,那为什么她们就不能拥有?而实际上,现实是很残酷的,优秀的男人毕竟很有限,那些灰姑娘的故事,对很多女性朋友来说,那就是故事,甚至是传说。”
以婚姻状况为前提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对而言,处于已婚状态的人相对来说不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仅有20.6%的已婚女性认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单身、离异、未婚同居者的这一比例明显地高于已婚女性,其中单身女性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例达到了27.2%。离异、丧偶、丧子等问题家庭的女性中有3.9%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已婚女性这一比例仅为1.3%。显然婚姻变故带来的对女性心理的影响不可小视。
普通女工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
女性心理健康指数大致与学历成反比
在涉及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普通员工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了35.8%。接下来依次为中级专业人员19.8%、中层管理人员22.7%、高级专业人员15.3%,高层管理者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例最低,仅为11.38%。数据显示,普通员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率是高层管理者的近3倍。
冯耘认为,作为制造业基地,苏州等沿海地区,每年都会吸引来大量外来未婚女性。这些未婚女性在老家很多是相当优秀的,甚至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女性,从小学开始,即使不是校花,也可能是班花,或者是小村落里的村花,自视都比较高,外出闯荡,对未来都有一个比较高的期望。但现实总是很残酷的。一旦她们无法实现当初外出闯荡的愿望和想法,很可能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冯耘告诉,在他所接触到外来女工中,很多人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有时仅仅为了另外一个企业开出每月多50元的工资。“我就遇到一位在苏州新区某日资企业上班的女性,1年跳了6次槽,可跳来跳去,一年后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公司上班。”
调查问卷同时还涉及学历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教育程度女性存在有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在其总人数中的占比如下:高中(中专)以下学历的女性,有心理健康问题者占比33.20%;大专学历,占比20.50%;本科学历,17.40%;硕士学历,15.00%;博士及以上学历,22.50%。
冯耘分析上述结果时认为,拥有本科和硕士学历的女性属于高知识群体,可能其本身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了解也较多,也能以更加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问题,加上她们本身得到的社会认可度,支持度也较高,所以有心里健康问题的比例相对最小。
如有心理问题,四成女士愿找咨询师
现实中,心理咨询机构问询电话越来越多
冯耘表示,从统计结果可知,大多数的女性能对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认知。但仍有约22%女性认为,心理健康只有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才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对一般人,认为心理问题主要靠自我调节,没必要去看医生。
不过现实中,女性其实已经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冯耘介绍,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而勇于找相关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进行心理服务的女性越来越多。德瑞姆机构除了个人面询增多外,旗下的“心干线——24小时心理咨询电话”电话咨询女性人数也越来越多。
在对调查问题“当你或者您身边的人情绪不稳定,突发心理问题状况,你会在医院、心理咨询、社区、朋友这四种方式中,采取哪种方式?”的回答上,约94%受调查女性都选择了心理咨询方式,并有42.1%的人选择“找咨询师面询”。
这次调查同时显示,有“成瘾戒除”这种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上升到3.4%,专家认为这已经“不容忽视”。“成瘾戒除”俗称依赖综合征。成瘾不仅是一类躯体疾病,更是一种心理疾病。传统从道德角度来看待成瘾性问题而转入从医学和心理学角度看待病人,将有助于对成瘾性疾病的进一步的研究以及正确对待患有成瘾性疾病的人群。如:网络成瘾、网购成瘾(购物类)、赌瘾(赌博)、酒精依赖、药物成瘾。
原标题:专家称爱情剧及相亲节目加剧女性心理问题
(本文有删节)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