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勃特‧清崎(RobertKiyosaki)在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中提到,只有分清楚资产与负债,稳定现金流量,才能保障生活。这套观念除了理财,在骨质疏松症上也适用。
骨骼银行经常入不敷出
台大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江鸿生颠覆传统提出”骨骼等于钙质活储账户”的概念,从存款与提款,比喻钙质在人体内的流量与平衡。骨骼是人体中最大的钙质银行,99%的钙质都储放在骨骼中;但江鸿生表示,包含血液凝固、肌肉收缩、心脏跳动等生理功能,都需要钙质。
金钱花费的优先级是食衣住行育乐,理由无他,因为民以食为天;同样地,这么多器官需要钙质,人体分配钙质的最高指导原则,当然是以活下去为目标。心脏跳动、血液凝固当然比骨骼重要,所以骨骼银行中的钙质常入不敷出。
心脏肌肉优先提领钙质
至于骨骼银行如何运作?江鸿生说,造骨细胞就像存款,负责把血液中多余的钙质,存放在骨骼中;蚀骨细胞就像提款,负责把骨骼中的钙质溶蚀,让心脏与肌肉使用。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提款总是比存款容易,蚀骨细胞总比造骨细胞活泼;为了维持生命,多提领一些钙质供心脏备用,似乎合情合理。
除了先天设计外,后天因素也会造成骨骼钙质流失。包含咖啡因与酒精都具有利尿作用,钙质尚未存入骨骼就随着尿液排出。就像是带着钞票去存款,但半路却被洗劫一空。
既然先天与后天都不利钙质储存,江鸿生表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开源节流,补充足量钙质,提供造骨细胞存款,同时适度抑制蚀骨细胞过度提款。
髋部脊髓最没本钱骨折
江鸿生表示,高楼需要钢梁支撑,人体也需要骨骼支持,骨松除了身躯变形外,也增加髋部与脊髓骨折风险;他说,人体共有206块骨头,髋部与脊髓是最难医治的部位,也是最没有本钱发生骨折的部位。
其实除了烟酒、咖啡、可乐外,年龄仍是掌握骨骼银行存款多寡的重要因素。江鸿生表示,人体的骨密度在25到35岁是巅峰状态,过了35岁,钙质就开始存少提多。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