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初,已经全面卸任的邓小平在被中国媒体称为的“南巡讲话”中重申他的改革开放理论,这对中国九十年代的经济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而对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起到极其重要作用的“猫论”则是邓小平早在文革之前就提出的。
这个“猫论”的完整说法就是“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猫论”在当年是与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相对立的,因此在文革中成为邓小平的十大罪状之一。“猫论”实际上允许通过一切形式发展经济和解放生产力,因此成为市场经济应用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猫论”是一种实用主义哲学。中国近30年来的国家政策基本上是以它为纲的。随着时代的推进,“猫论”的弊端凸显出来:“发展是硬道理”、GDP第一”,其他都不重要,结果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等一些列问题日益严重。
“猫论”出现半个世纪之后,新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又提出了一种“鞋论”。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鞋子论”一出,立即受到中国官方媒体和一部分网民的热捧。环球网刊登的一篇文章称,网民认为“习主席的‘鞋子论’”不仅道出了中国新任领导人对于各国发展模式差异的认识和国际秩序的主张,也彰显了中国的制度自信和对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念。
网民“木林森”在腾讯微博发帖称:特别是习近平那段寓意深刻的“鞋子”理论,庄重中含有幽默,平实中又见风趣,既十分生动形象,又非常通俗易懂,感染力很强,给世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网民“梦想时代”评论说:鞋子是紧是松,是软是硬,最有发言权的当属我们的脚,因为脚的存在,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一双鞋子是否合适,是否耐穿。因此别人说的不算,只能脚说了算,我们要重视脚的感受。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网络新闻联播”则称,有网友分析说,某些西方国家的某些领导人从不懂得尊重他国,始终妄想称霸世界,总认为别人的鞋子不好看,总认为自己的鞋子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总想向全世界推销自己喜爱的鞋子。
然而,也有许多网民对习近平的“鞋论”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网民从历史的角度评“鞋论”说:一个姓马的德国人造了一双“破鞋”给俄国人穿,俄国人感觉穿着不舒服,就把这双破鞋送给某国,几十年后,穿着新鞋子的俄国人看见某国人还穿着他们送的那双“破鞋”,用嘲讽的口吻问某国“人民”为什么还不换新鞋子,某国“人民”竟然镇定自若以“我的脚告诉我,套着这双‘破鞋’舒服极了”作答。
法国塞尔奇.篷多瓦兹大学副教授张伦在新浪博客发表了一篇题为“从‘猫论’到‘鞋论’”的博文,他认为:“鞋论”不是没有道理,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谁有资格来评定穿在中国人脚上的这鞋?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在新浪微博贴了一张鞋图,并且评论说:“鞋看上去自然是破得很严重了,但那并不表明不合脚,破鞋很合脚也未可知。另外一种情况是评论是否合脚是否舒适的人不是穿这鞋的,因此你们是否舒适不干我事,我的皮鞋柔软华贵,因此大家都必须说我们的鞋真是大大地好。”“桃谷散人”在跟帖时讥讽说:“先有猫论,再有鞋论,铁镣手铐再合适,它也是桎梏。”
网络评论人“五岳散人”表示:谁花钱买鞋谁说了算,老百姓纳税了,有权表达鞋是不是合脚,以及鞋子的款式。选好了鞋还要有三包服务,也要有退换货的权利。鞋子本身没有说自己是不是合脚的资格,有这个资格的不是鞋子,往往都是脚镣。
一位网民戏称:这无疑是历史上最完美的鞋,那些胆敢对鞋子说三道四的人都在监狱或去监狱的路上。网民“撸智深”说:合不合脚,你都得买俺梁山牌的鞋,否则就是颠覆宋江哥哥,洒家便要拿你治罪。
历史学家章立凡在4月1日愚人节这天发表了一首“蛇年竹枝词 新妇”:“洞房初夜销魂度,织梦萱堂拜舅姑。裹足娇声问夫婿,金莲三寸合鞋无?”他还配了一张名为“愚人节的梦幻美女”的小脚女人图,借以调侃“鞋论”。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原中共中央委员、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对“鞋论”持积极的看法。鲍彤评论说,习近平最近关于国家发展道路的“鞋论”远胜邓小平的“猫论”。他认为,对习近平的“鞋论”,应理解为旨在提倡以民意为导向,而不是号召人民去顺应领导的需要。
“鞋论”貌似简单,实则不然。从习近平的讲话原文来看,对“鞋子”(发展道路和制度)合脚还是不合脚的发言权似乎是掌握在中国人民手里。问题在于中国民众在国家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问题上究竟享有多大程度的发言权。事实上,就连穿新鞋还是穿旧鞋这个问题在有代沟的人们那里都存在着不小的分歧,更不用说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鞋子是否合脚的问题就更加难有定论。看来,有关“鞋子”的这场争论还会继续下去。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