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造假IPO首例
“国际知名牛种牛繁育,自幼长于国家中央公园——秦岭山北麓,长大后住‘五星级’牛舍,听音乐,做按摩,喝‘啤酒’,睡‘软床’,吃熟食……”以上是陕西秦宝牧业对其主打产品秦宝雪花牛的描述,高贵的血统、纯天然的生态环境,字里行间透露出秦宝牛的贵族气质,彰显出秦宝牧业的成功与卓越。2012年7月,这家号称“育中国肉牛第一品种,创中国牛肉第一品牌”的公司在中介机构护航下,成功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获得上市资格。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接到知情人士爆料称,秦宝牧业IPO涉嫌造假。
大客户找不到踪迹
2013年4月,记者奔赴陕西西安、杨凌示范区及宝鸡周边的4个镇10个村,在前后20余天的调研中,通过与知情人士、业内人士及养牛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对秦宝牧业10个基地村的养牛大户、村民、村支书、看牛人(公司安排在当地的配种人员)逐一走访发现,秦宝牧业在繁育、饲养、屠宰、加工、销售等各主要环节业务中,涉嫌全产业链造假。
首先,基础母牛数量和寄养模式涉嫌造假。据招股书披露,2006~2007年,秦宝牧业与宝鸡市陈仓区的10个基地村(合作社)签订了《基础母牛养殖协议》,将购买的3037头适繁良种基础母牛投放到这些基地村,由相关农户饲养,母牛所有权仍属公司。但记者对上述10个基地村逐一走访发现,秦宝牧业从未提供基础母牛给农户饲养,上述10个基地村的秦川牛总数也远低于3037头,且全部属农户自有。
报告期五大客户信息也涉嫌造假。秦宝牧业所谓的2011年第三大客户北京焱烽德隆食品商行、第一大客户哈尔滨市道北区雪花冷冻食品批发部,在当地均找不到踪迹;而其2011年第二大自然人客户黄卓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更是惊讶地表示,“我不做牛肉,我不太懂这什么牛肉”。
涉嫌隐瞒关联关系
公司的养牛成本也涉嫌造假。据秦宝牧业招股书提供的数据,可以测算出秦宝牛每天的饲养成本为8.1元/头。但记者对养牛行业调查发现,业内养牛的普遍成本每天高达30元/头,秦宝牧业的成本仅相当于同行业水平的1/3。
屠宰业务方面,同样涉嫌造假。招股书披露,秦宝牧业报告期(2009~2011年)年均屠宰量2万头以上,每年贡献巨额利润。但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实际每年屠宰量仅2000头左右,屠宰业务全线亏损。
公司还涉嫌隐瞒关联关系。记者调查发现,秦宝牧业与2010年剥离出的一家餐饮公司至今仍有关联,餐饮公司背后的老板就是秦宝牧业实际控制人史文利,秦宝牧业通过向餐饮公司高价销售牛肉做高自身业绩。
此外,由于“牛荒”,秦宝牧业主营业务已陷入危机,甚至会危及到公司的持续经营,但其向投资者掩盖了这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