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六千里外有一夫延国,国王名为“普达”,年纪虽轻却能统御四方,心性慈悯,经常斋戒焚香,登高朝礼远方。
一日普达王突然召集数千军民,威仪严整地驱车出城。抵达城外时,国王突然开口问道:“你们还记得先王身边,有一位负责执持伞盖的少年吗?”一位近侍老臣依稀想起了,猛地点头:“那位少年很得国王欢喜,可惜啊,年纪轻轻就往生了。算起来,有十七年之久囉……”
普达王又问:“那位少年的人品如何?”老臣抚著长须说:“臣下常见到他陪伴在先王身边,总是谦恭有礼,持守斋戒十分严谨,为人诚信,从不戏论、妄语。”国王面露喜色:“大臣还记得这位少年常穿着的衣服吗?”老人肯定地点头……
于是国王命侍者从车乘的箱子里,取出一套衣衫,摊开一看,老臣又惊又喜叫着:“这不就是他常穿的衣服吗!大王,您怎么会留着呢?那时,您应该还没出世啊!”
正当大家瞠目结舌、等著国王的解释时,一位僧人刚巧出现。普达王欢喜地趋前顶礼三拜,臣子们赶紧陪着一齐作礼,国王欣喜地说:“尊者,我带着大臣们恭候于此,请您为大众开示持盖少年的因缘,以启迪蒙昧,令发菩提心。”
于是僧人升座,娓娓道来:“普达王前一世,便是先王身边执持华盖的少年,经常跟随先王受持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因为奉行正法、三业清净的福德,世缘一尽,立刻投生为尊贵的皇子,方届成年即具有统御四方的福德和智慧,实是夙世深植慧根。”大家顿时心开意解,原来国王多生累世敬奉三宝,感得大智富饶与通晓宿命的福报,众等欣叹不已,纷纷祈求尊者为其皈依,成就修行学佛的因缘。
尊者告诉大臣们:“大众不仅得遇仁王示现护持正法,也值遇释迦牟尼佛住世、大转法轮的殊胜因缘,大众应该亲往佛所皈依于佛。”臣子们听闻喜出望外,欢喜的说:“我们可以见到佛陀吗?”尊者温煦而坚定地说:“我将为诸位祈请世尊来此广开法筵。”言下,尊者即从众人的眼前消逝无踪!
尊者以神足顷刻返抵六千里外的舍卫国,恭敬禀白世尊:“彼国仁王崇敬三宝,但是国人未曾听闻佛法,甚可怜愍,今诚心请佛为其皈依,开示正道。”当下佛陀慈悲应允,并指示侍者阿难转告比丘们,明日一早启程前往夫延国。
翌日时至,佛陀与弟子们即以神足飞往远方的国度,离城数十里时,普达王及群臣皆随尊者的引导,严持香花出城迎请。当世尊一行威仪庠序,巍巍堂堂、如日月光辉降临夫延国,君臣上下皆为之摄受,至诚欢喜稽首作礼,恭迎佛陀入城广开法席。
普达王虔诚地随侍佛陀身旁,待应供用斋及圆满祝愿后,佛陀面露微笑,五色光从口而出。阿难即整衣作礼祈请:“世尊微笑必有因缘,请慈悲为大众开示此中因缘。”佛陀说道:“普达王和尊者的法缘甚深,诸位想知道吗?”听到佛陀这么说,大众无不以闻更深一层的缘起。
“昔日摩诃文佛住世时,普达王为一贵族之子,他的父亲崇奉三宝,交代他尽心供养一切上好香料。然而僧团中有一香灯侍者,其貌不扬,每次来请香时,其子都故意刁难,不肯给香。虽然如此,香灯侍者仍对此贵族子心怀慈愍,发大誓愿:“若我得道,当度此人!”如今福愿成熟,故尊者专程来此度化大王及所有臣民。”
普达王一心善听,惭愧忏悔,依此惭愧忏悔的心,当下业消智朗,得证初果。全国人民听闻佛陀之甘露法语,皆对因缘果报之理生深重信心,精进受持五戒、奉行十善,使国靖民安、天下太平,留下因果微妙、不思议功德的典范。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