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13年08月27日讯】房子卖掉还不够偿还银行贷款,这种“倒挂”现象在温州愈演愈烈。一些中介、银行、法院等人士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之前房价在高位时,满负荷贷款的新建商品房,如今在房价暴跌后,大都面临成交价低于银行贷款的窘境。从理论上看,这些商品房将面临成交价不足偿还银行贷款的风险。
虽然理论不见得都符合实际,但房价一旦暴跌,就难以再卖个好价钱,成交价不足偿还银行贷款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业内预测,在房屋供应量放大、实体经济尚无起色的当下,下半年温州房价还可能下降10%左右。房价暴跌已产生社会信用风险,个人“弃房”或“跑路”的已经较多,银行成房东的现象将不可避免。
事实上,温州房价已经连续23个月下降,一些新建商品房比最高峰时下跌了百分之三四十,个别豪宅甚至“拦腰斩断”。这说明房价总有其市场规律。房子虽有现实需求,但若指望靠高房价投资炒作发横财,则必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高”处不胜寒。
银行本是金融机构,而今却成了房东,未免有点儿“不伦不类”。温州银行成房东,无论是相对投资价值,还是相对自主需求,这个结果都是房地产市场的一种败落缩影。这或许能表明,房地产已经不再是温州银行的“优良资产”,也不是投资客的优良资产,而是一种砸在手里的垃圾资源。
不久前,温州“限购令”松绑,想以此激活房屋市场交易。无奈房价太高了,松绑之后也是枉然,事实上不过是地方政府一厢情愿的病急乱投医罢了。
然则,中国房价到底高不高呢?一个基本的认识是:工薪阶层,甚至许多“体制内”的人士都买不起。可在一些专家、开发商,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看来,中国房价的春天似乎还没有真正到来,他们依然专业地分析着、预期着中国房价的下一高度。这种“导向”作用,不仅使房子失去了“本来面目”,演变为一种极具保值、升值能力的金融类投资品,更使炒地皮、炒房成了各类投资人追逐的游戏。众多投资者不惜下血本,把“宝”押在房地产上。殊不知,这是一场危险的游戏。热衷于其中的投资者,在享受着投资带来的快感的同时,也往往在“储蓄”并放大着“跳楼”的风险。
成交价不足偿还银行贷款、银行成房东的现象,不敢说很普遍,起码也不是少数,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各地开始悄然出现的“鬼城”就是明晃晃的例子。可惜的是,这样的信号似乎并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太多重视。究其原因,除了一些专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误导,更不乏地方政府的财政“依赖”,他们不愿意失去这块“创收”园地。
毋庸讳言,房地产因为价格离谱,已经成了中国经济的烫手山芋。这种现象,不仅引发诸多借贷风险,而且也使“居者有其屋”成了奢侈的梦想。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或者片面地以为“风险可控”而无所作为,那后果着实是非常可怕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