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14年03月05日讯】最近,美国生态经济学家布朗再度发表报告,重提“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正被雾霾折磨得疲惫不堪的中国,无论上下朝野几乎未曾关注这一报告。
回想布朗先生因《谁来养活中国》在中国的遭遇,令人无限感慨。近20年之间,布朗从“中国威胁论”的主要炮制者,一度成为中国科学院的座上宾,再到现在被当作“透明人”,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布朗当年预测的所有危机在中国已经成为现实。
“谁来养活中国”=“中国威胁论”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最近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从2013年到2014贸易年度,中国进口粮食将达到2200万吨,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一年的小麦产量。报告称,中国粮食需求增加与饮食习惯改变有关: “随着中国人消费方式越来越趋向食物链高端,人们吃越来越多的肉类、牛奶和鸡蛋,这意味对粮食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这个报告再次引发了世界能不能养活中国的疑问,但这个报告的研究对象中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对此没有任何反应。
“地球政策研究所”对于中国来说可能陌生,但其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在中国可算得上大名鼎鼎,只是其身份并非“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94年,布朗撰写了题为《谁来养活中国——来自一个小行星的醒世报告》,指出中国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高速的工业化进程大量破坏侵蚀农田,加上人口增长,到21世纪初,中国为了养活10多亿的人口,可能得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这将引起世界粮价的上涨,对世界的粮食供应产生巨大影响。
因为这本书,布朗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只是这“缘”结得让作者五味杂陈。报告问世之初,中国官方(据说是高层)将其当作一本对中国充满敌意的书,布朗因此无可幸免地成了“国际反华势力”鼓吹的“中国威胁论”的代表人物。《人民日报》、新华社及一些重量级官方学者轮番上阵,对其进行大批判,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1994年9月胡鞍钢在《中国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胡文说,中国有巨大的粮食增产潜力,而布朗低估了中国在这方面的潜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就预言,中国无法养活5亿人,事实证明这个预言破产了,因此,布朗的预言也同样会破产。1996年10月2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主题是论述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驳斥了布朗的谬论。
平心而论,那时中国官方发表这种言论,确实是基于自信(是“制度自信”还是“道路自信”只有天晓得),因为那时中国正处在“和平崛起”的前夜。在国际社会的中国研究圈里,布朗一度陷入孤立,被视为“唱衰中国”的代表人物。在世纪之交被归为“唱衰中国”的行列,在政治上属于“严重不正确”。
2005年:“反华势力”翻身成为座上宾
在中国官方对布朗口诛笔伐之时,只有少数中国学者对布朗的研究持包容态度,如多年研究中国“三农问题”的杜润生老先生与布朗建立了私交,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仁逆风而上,于1995年在《经济日报》头版发表文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说“布朗虽然不太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预测有缺陷,但他提出的问题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
但时间却站在了布朗这边。自1999年起,中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下滑,中国开始有人感到布朗预言中的某些结论正在一步步逼近。2001年,布朗的《生态经济》一书发表,该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质疑。随着时间的推移,布朗在报告中提出的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土壤恶化、水资源短缺,以及粮食增长率的递减等,逐渐成为中国的现实。加之布朗名声一日盛于一日,被评为“世界最有影响的22位经济学家”之一,他最早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又被胡锦涛纳入“科学发展观”,布朗终于时来运转,被中国官方开始接受,被邀请去中国的次数渐多。2005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将布朗聘为该院名誉教授,并于3月22日下午举办了仪式,此举被国际媒体解读为中国对布朗的“平反”。
由于布朗没有改变观点,认为“谁来养活中国”仍然是个问题,新华网很技巧地用以下标题为布朗成为座上宾做了解释:“美国学者预测:中国人均收入26年后能超过美国”。不说别人,就连我都被这标题蒙了几分钟,以为布朗改变观点,加入“拥抱熊猫派”的“唱好中国”大合唱了,细看内容,才知道布朗依旧是那个布朗。
布朗在betway体育手机网 报告中提出的问题与20年前相同,但中国官方已没有兴致来反驳布朗的“中国威胁论”了。因为中国官方深知,近十年中国粮食产量“十连增”的同时,是粮食自给率正在降低。到2012年底,中国粮食自给率已跌至86%(官方设定自给率为95%),稻米、小麦和玉米等三大口粮成净进口。而水资源短缺非常严峻。要反驳,得修改相关数据,正为雾霾所苦的学者们大概不复再有当年的批判热情。
脆弱的国际市场粮食供应链
粮食自给率只有不足86%,就意味着中国有14%(即七分之一)的粮食需要依靠进口。如果遇有灾情,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将进一步下降,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更强。
国际市场能不能为中国提供足够的粮食安全保障?正常情况下,只要全球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中国出的价格不低,应该能够勉强放心。但一遇某国某洲大面积灾荒,全球粮食供求平衡打破,中国的粮食供给安全系数就会下降。最近美国加州因牧草供应中国引起当地居民“向中国变相供水”之争,可以让中国人预先感知国际粮食供应链的脆弱。
加利福尼亚是美国最大的农业州,全美一半的水果和蔬菜都产自该州。但加州恰好又严重缺水,需要依靠美国其他地区大量供水。大约从2005年开始,加州农民开始大量种植苜蓿草,做为饲料提供给中国,以养活中国的奶牛(生产特供奶)。中国日益庞大的需求导致牧草价格上涨,种植牧草的农场主增多,用水量随之增大。近几年该州每遇干旱,就会引起“向中国变相供水”的争论。今年加州大旱,争论又起,反对卖草方算的帐是:每年加州以出口牧草的方式卖掉1000亿吨水,相当于100万家庭一年的用水量。
我注意到这一问题,始于2012年。这年的10月5日,《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文章,叫做《美国西部干旱,还运水到中国,祸害连连》(Parched in the West but Shipping Water to China, Bale by Bale)。当时,我的关注点是中国的牛奶特供问题。但加州近年每遇大旱,就引起一场牧场主对牧草种植者向中国变相供水的指责,而且一年比一年严厉,由此我不能不联想到中国粮食与能源对外依赖的脆弱性。
布朗的中国遭遇应该让中国人反思一条朴素的真理。这一真理用中国古话来表述,叫做“忠言逆耳”;用西谚来说,就是“不要射杀带坏消息来的人”。当年中国官媒与学者痛批布朗时,确实笔底生花,痛快淋漓。但至今面对布朗预言在中国的兑现,有谁认真检讨一下当年的错批没有?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