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为魏人,祖父乐羊曾为魏文侯之大将,曾率兵大破中山国,并因功受封于灵寿。然而自魏文侯之后,魏国国事渐衰,历代国君不思振作,因此乐毅便离开魏国前往赵国。
赵武灵王非常赏识乐毅,然而却于“沙丘之乱”中被害身亡,继任之赵王并不重视乐毅,所以他便返回魏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魏王派他出使燕国,燕国国君昭王雄才大略,并极为礼贤下士,对于乐毅他想以客卿之礼待之,乐毅深受感动,表示身为外人不敢承受此要职,愿身居亚卿,待日后立功再任要职。
乐毅的战略构想是联合之国以最快之速度击败齐国之军队,使燕军能进入齐国各城经营,以安抚民心,他认为唯有真正得到民心才算真正征服齐国。齐国首将田单使用反间放出流言说:“乐毅能在半年内,攻下七十余城,为何费了三年还攻不下两座城呢?实际上是想自立当齐王。”燕昭王听了却说:“乐毅功盖天下,就算封王也未尝不可。”从而派使者,要封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的厚意,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只实现当年与昭王之诺,封昌国君。
然而燕昭王死后,其子燕惠王继位。田单知道惠王生性多疑,且任太子时曾和乐毅发生不愉快,就再次使用反间计,燕惠王立即改派骑劫接替乐毅的兵符,并把乐毅召回,而田单后来在即墨打败骑劫,并趁胜追击收复了齐国七十余城,乐毅之苦心经营毁于一旦。
此时乐毅没多说什么,默默的到了赵国,燕惠王此时害怕乐毅心生怨恨,于是修书派人送至乐毅,书中写道:“你何以报答先王知遇之恩?”乐毅写下了历史上著名的〈报燕惠王书〉。在书信中,他首先回顾了往事,委婉含蓄的表达了他受恩于先王,但鉴于往事不可留于燕,目地是为了保全昭王以及惠王之名声。此书语气婉转,语意恳切真挚;并以伍子胥辅佐吴王阖庐登基,却不见容于夫差,最后落得身死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效愚忠、不愿屈死,并告知惠王为人要宽容,与人为善。
最后乐毅真的做到了不念旧恶,并在有生之年中不断的修好赵国与燕国的关系,直至老死。
三国时名相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曾自比为管仲、乐毅;并称乐毅为“天下之将”。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