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发现了很多古代的人或史前的人用石头砌成的有规则的排列结构。不论古人在哪里生活,他们都有一种动力驱使他们组成这些石头图案。现代人认为它们有天文学上的应用。古人对太阳、月亮、行星和星星很有研究,非常努力地探索它们运动的规律。他们很可能应用一些这样排列的结构来标记天体运动,记录时间的推移,也可能用于预测日蚀等。无论它们真正的用途是什么,古人花了大量的心思和劳力建造这些出色的建筑。
位于智肯・伊兹坦玛雅遗址的凯若卡天文观测塔,一直以其天文构造而闻名。该馆建于一个建造精美的平台之上。建筑本身是圆形的(这在当时是很新潮的设计),旨在纪念风神伊卡特。底楼的四条通门的过道正好是四个基本方位。塔内环抱着一个环形的厅,厅外的四条通道都位于底楼四条通道形成的夹角的中间位置上。通到顶楼厅大中央楼梯大部分都毁坏了,不过上面的三个窗户还完好,这样我们一共可看到六条可能的门廊形成的连线。
其中三条是有关天文的,其一是与春(秋)分有关,另两个与月亮活动有关。反复测量后,爱文特确信第一个窗户从内侧左边到外侧右边的连线更接近于金星最北边的落点,而不是月亮的最北边的落点。同样,第二个窗户(从内侧左边到外侧右边)的连线也在公元1000年前(凯若卡天文观测塔建造于公元前1000年)给出了金星最南边的落点。
不过,指出金星的这些位置可能是这些窗户的次要职能,因为行星的极点的位置对于观察其最大高度和跨度帮助很小。而这些现象对于构造出金星轨迹图(例如玛雅古籍着斯旦手抄本中那些著名的图表)尤为重要。另外,金星的位置对于预测日月蚀没什么用,假定这是这座观测台的主要用途。
考古学家认为凯若卡的天文学家建立了一个地区观测网,这栋大馆是其中之一。它们都有和太阳、月亮的位置上的对齐,也都包括了相同的非天文的连线关系。它们也都有同样的底楼内厅结构以及精心设计的与底楼对称的二楼房间结构。考古学家注意到美墨文化在卡萨革兰特地区的渗透。假如推测是正确的话,那么这就是前哥伦比亚时期天文界的一次国际合作的例子了。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