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有益健康的事情一:叩齿揉腹
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所致。牙齿同胃、肠、脾、肾、肝等内脏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叩齿是固齿健身之法。
每天早上醒来时,放松全身,仰卧,做咀嚼状,轻轻叩齿60~100次,有益于健齿、强身。揉腹有利于增强胃肠功能,有习惯性便秘者尤其需要。清晨,仰卧放松,先用右手掌自胸口至脐下顺时针揉胸腹80~100次,然后换左手掌逆时针方向揉胸腹80~100次,以后逐渐可增加到200次。叩齿和揉腹可同时进行。
晨起有益健康的事情二:“击鼓”揉鼻
坐位,用双手掌心紧按住两耳孔,两手的中间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轻击后枕骨十几次,然后,掌心按耳孔、手指按枕骨几秒钟不动,再骤然抬离,过一会儿又如前法按耳、击枕骨。这样重复多遍。可以清醒头脑、增强记忆,对高血压患者还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揉鼻古人称“浴鼻”,两手拇指微曲,余四指握拳。用两手微曲的拇指背沿鼻梁骨两侧上下往复用力,各擦几十次至上百次。可使鼻腔血液流通,温度保持正常,从而达到防止感冒的目的。如已染感冒时,增加每次揉鼻次数,并早、晚各做1次,可受到不药自愈的效果。
晨起有益健康的事情三:适当饮水
每天起床洗漱完毕后喝一杯温开水,或果汁水,或蜜糖水,或淡盐开水,可以增加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而且润肠、通便。
喝水不但能够清除体内的宿便,排出毒素,还能为肌肤补充适量的水分,让皮肤恢复弹性。有个传统说法是“早盐晚蜜”,但是专家们发现,如果清晨饮用淡盐水会对肾脏造成一定负担,而最适合清晨喝的水其实是蜂蜜水。一杯蜂蜜水既能为身体补水又可以帮助肠胃蠕动,对皮肤也大有裨益。
值得提醒的是,一定要用温度低于50℃的水冲服蜂蜜,否则将会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
清晨到宽敞的庭院或旷野,先伸臂弯腰,踏步踢脚,活动一下身子,然后进行10~15分钟的深呼吸。此法不仅能增强肺活量,而且能清醒头脑,振奋精神。这对行动困难、不能参加其他锻炼活动的人来说,尤为需要。
晨起有益健康的事情五:远眺四方
俗话说“绿色是生命”,每天早晨多看绿色、远眺四方,有益于增强视力、防治近视。
立正,自然呼吸,两目平视前方,尽力注视远方的绿树约1~2分钟后,闭目低头沉默一会,转首向左方远眺1~2分钟(转颈不转腰);再闭目低头沉默一会后,转向右侧远眺,如此反复多次,共约持续15~20分钟。
早饭不但应该吃好,而且应该吃饱,才能供给人体一上午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如果经常不吃早饭或吃得很少、很马虎,就会使人体内血糖含量不足,可产生心慌、头晕、肢体乏力,时间一长还会造成胃肠疾病,影响自身的健康。
晨起有益健康的事情七:清除身体垃圾
定时、通畅地解大便,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每天按时排便,可减少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从而避免有害病菌繁殖,减少胃肠道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肠癌的发生。每天清晨,即便没有便意也要入厕一次,刻意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对身体非常有益。
最好是早饭后再排便。这是因为早饭进入胃肠后,可增加腹腔的内压,迫使肠道内上一天的食物残渣排泄得更干净些。除此之外,清晨还要排尿,可以将累积一整夜的毒素及时排出体外,避免毒素滞留体内,导致肝脏“中毒”。
起床后会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人一定是生活严谨有条理的人,但这种人不多,更多的人会把被子拉平铺在床上,那样既方便又美观。但其实,一起床就做这些都是不对的。因为人体本身也是一个污染源。在一夜的睡眠中,人体的皮肤会排出大量的水蒸气,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如不让其散发出去,起床就立即叠被,那种潮湿温暖的环境就会滋生大量的螨虫及细菌,所以,起床后要先把被子掀开让它透透风之后,再叠或者铺平。
晨起有益健康的事情九:洗澡
早上洗澡一般来说不是中国人的习惯,但是早上洗澡确实有助于促使血液循环更加旺盛,并且清洁的感觉和浴液的芬芳本身就可以调整心情,使精神更加饱满。
晨起有益健康的事情十:慢慢起床
猛起都是迫不得已的,尽量不要猛起,这会使血往上冲,造成血压突然变动,引起头晕等症状。比较好的做法是,睁开眼睛后先不起身,躺在床上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5分钟后再起来。如果你有起不来的问题,可以闭着眼做一些伸拉四肢的动作,会非常有助于清醒。
晨起有损健康的事情一:醒后立刻进食
早晨的胃,还处于半休眠状态,至少需要半小时才能苏醒。同时,早晨唾液的分泌也极少,胃液分泌也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倘若立刻进食,或再吃一点难以消化的脂肪,就易引起消化不良。因而,晨起后最好先喝一杯水,休息半小时后再进食。
有的人工作任务紧迫,睡醒来后等不及伸伸懒腰,洗把脸,或喝几口水,就立刻投入紧张的工作。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工作效率降低,容易产生困倦感,并且也严重影响了气血阴阳的变化,对健康十分不利。
晨起有损健康的事情三:醒后剧烈运动
晨起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确是有不少益处,但这些运动必需在晨起手稍休息一下,待气血服阳运行平衡后可进行。假如起床后未经运动前准备,马上投入比较剧烈的活动,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