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话里,国内一个朋友向我吐苦水,说为了能让上初中的女儿当上班长,不得不给老师送“大红包”,接着她问我:“你们在美国给老师送礼不?”我说:“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过圣诞节会给老师送些小礼物,像巧克力糖什么的。上初中以后孩子就不让送了。”她一听很羡慕地说:“那你可省老多银子了。”
放下电话,我一想,不对,去年还给大女儿的老师送过礼呢。
女儿上初中的第一个圣诞节,我照往年的习惯问她:“给老师买什么礼物?”人家说:“妈妈,上初中没有人给老师送礼物了,那样会很尴尬的。”我一听,那好吧,咱也从众吧,不过,我心里嘀咕,这美国老师有点亏啊!
可是,去年圣诞之前,我主动提出要给老师“送礼”。原因是,去年,女儿参加了几次科学和写作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这些成绩里都有老师付出的额外的劳动。从女儿上初中开始,我们做家长的极少和老师打交道,女儿和她的老师们关系都很好。去年,她告诉我们:老师推荐她一个人参加科学大赛;老师推荐她和另外一个同学参加写作比赛;老师给她几个比赛的信息建议她参加。经常地,这些老师会让女儿放学后去他们的教室,和她讨论这些比赛,给她建议意见,少则半小时,多则一个小时。女儿的学校是个中等的公立学校,老师们并没有义务做这些正常教学以外的工作。
作为一个中国妈妈,我特别想用我们传统的方式表达一下谢意。开始,女儿不同意,再三说“我们学校没有人给老师礼物的。”我跟她解释这样做是为了表达我们的感谢和尊重,老师为你做的不是他们必须做的,我们自己要懂得感恩。
我理解女儿的想法,这是美国的大环境使然,或是说是公立高中的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可是我还是说服女儿接受了我的建议。最后我们一起去了一家巧克力专卖店 (是女儿挑的),给每个老师买了一个十几美元的礼品盒,女儿又写了感谢卡。礼物送出后,女儿的反馈是,每个老师都特别高兴!
其实我送礼物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在女儿的心中培养出更多对老师感恩和尊重的感情,因为以我个人的观察在美国的一些高中里缺乏这样的文化。当然,我说的“送礼”既没有事前功利性目的,礼物的价值也不是“砸钱”的那种,如果是那样,在女儿那里就过不了关。
我自己在国内时没当过老师,没有收礼的体验。来到美国,阴错阳差地为人师了。与国内的老师比,我绝对是“两袖清风”。不过,鲜花,巧克力这样的礼物还是收过的。下面说说最值得炫耀的一次。
一年秋天,我去乡下高中探访我的学生。作完游戏后,学校的老师准备了饮料,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从隔壁的cooking教室里抬进来一个大大的蛋糕。他们说是特意为我做的。那个蛋糕像个艺术品,上面有他们两个人精心做出的玫瑰和绿叶图案,更可贵的是,在一朵玫瑰上他们还用巧克力写出个“美”字。拍完照片,我把蛋糕切开,全班同学一起吃。
就在我要离开的时候,那个做蛋糕的男生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可不可以给你一件礼物?”我笑着问:“是什么?”他腼腆地从身后拿出一幅画,上面画的是我和我的小女儿!之前上课的时候我曾给他们放过我在上海照的照片,其中一张是在东方明珠塔前,我搂着小女儿的。这个有心的男孩把照片的背景换成了秋天绚丽的红色和黄色。这幅画有20英寸长,16英寸宽,是用油彩画在布上钉在木框上的。
这份礼物让我惊喜不已,我说:“你把名字写在上面。”这个男孩真是了不得,他写的中文字居然带笔锋,非常漂亮!回家后让我大女儿看,她自愧不如地说:“我可写不出这么好的字。”
那一天,我得到的礼物让我心中充满快乐和满足,那种美好的感觉延续至今。
其实“送礼”是一种“普世”的风俗。如果人们不让送礼变成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不让礼物的价值以赤裸裸的金钱价格计算,进而引发攀比和不公,而是让送礼达到让收礼人感到被尊重,被看重,被真心感谢的意义,那么,送礼就可以是特别温暖人心的一件事。
作者:远方,定居美国十余年,现为美国高中全职中文老师,对于美国教育的了解不仅来自于女儿的成长过程,也因工作的关系有很多切身的体会。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