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华人,既包括第一代移民,也包括纽约的华人游客,更包括我自己。对这些特征的归纳是基于观察,没任何评论之意,不表扬也不批评,没有对错之分。您觉得好,继续照此办理,觉得不好,以后多加小心,你我共勉。
与老外交谈指的是用英语交流。第一代华人的英语很少比老外强,咱毕竟不是童子功,因此这些特征应该与此相关,当语言不充分时,交谈会变得复杂。
一.是手势多。边说边比划,手不停挥舞,随语言表达不断变换。如果离远了看,必须离远看,远到听不到声音为止,你会感到,那是一个人陷入自唱自蹈的状态,有节奏,有急缓,但他自己未必觉得。
二.是声音大。刚才所说,要远到听不见声音的地方看,可如果真想听不到声音还不大容易,因为声音很大,至少比对方的大。特别在某些安静场所,比如通勤火车上,地铁里,声音格外显赫。
三.是笑声多。从头笑到尾,小哈哈哈,大哈哈哈,短哈,长哈哈哈哈,动不动就笑,不是微笑,微笑是皮笑肉不笑,不出声,咱这个笑是货真价实的笑,出大声喘大气的笑。
四.是是多。英文的是发噎死的音。他老说这句,是,是是,是是是,与笑声齐飞,共大声一色。远了听,远到小音儿听不清的地方,能听到的就这个是字,很多很多的是。
五.是上历史课。只要轮到他说,盐打哪咸醋打哪酸,非从头论,三皇五帝战国七雄,不会打半截儿说,不就事论事,直说到他的观点为止。
大概这么五条。导致五条的原因很多,我琢磨,比如,找不到合适的英文词汇,觉得表达不够充分,所以加手势。怕人家听不真,所以大声。为表示自信,所以朗笑。为拉近距离,所以是。最后,为宣扬文化,所以从头到尾。
可是,交流是彼此的事,要看对方状态。对方热情,我们声音大些,手势多些,都没问题,酒逢知己千杯少,裤子都脱得,何况手势声音乎。若对方只是礼节性应酬,我们太热情就没必要了。还有些人根本不热情,我们如果再笑声不断,那就浪费感情了。中国文化讲究三杯通大道,五斗合自然,热情,肝胆相照。老外不这样,老外讲得是姿态,身份,优势地位等等,跟他们交往得端着点儿,稳重着点儿,等情况明朗后再发力,否则,有可能被误解为原生态。
我也说大不好,只是一种感觉,您可千万别太当真那!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