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调元塑像,网络图片。
清朝乾隆年间,“蜀中才子”李调元出任广东学政。他上任不多久,一天,他与几个幕友出外郊游。他们到了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这里悬崖峭壁,风景幽静,谁料小路突然中断,只有溪水仍从路旁崖下潺潺流过,崖上刻有“半边山”三个字。崖下路旁,立着一座石碑,碑上刻字一行:
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同行的一个幕友说:“相传宋朝苏东坡学士、黄山谷和佛印三人同游此地,佛印为考苏东坡,出了这上联,没想到苏学士竟被难住了!只好请黄山谷将此上联刻碑于此,以示自抑,兼求下对。”他说完后,笑对李调元道:“学政大人才思敏捷,能否代贵同乡苏学士一洗此羞?”
李调元沉思良久,猛然醒悟,大笑曰:“这下联苏学士早已对好,何须再对!”众幕友闻此言,均不知其故。李调元指着石碑道:“其实,苏学士请黄山谷写字刻碑于此,正是为了联对,此为‘意对’。苏学士对的下联应该是: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众幕友听后,恍然大悟,无不折服。
来源: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