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焦虑性心理疾病的大学生(图)
《一个心理学教授的苦笑》28
一个一个心理疾病患者的病史
(接上期心理学教授的苦笑27)
二十、患焦虑性心理疾病的大学生──第一次接触“同性恋”患者
我的当事人是一个只有十八岁刚考上大学的程某。据他父亲叙述,中学阶段除整日埋头学习外,没有什么别的爱好,“我只觉得他每天早晨去学校前总是慌慌张张,清理昨晚的学习用品时手忙脚乱,书包里塞满了书本等物,鼓鼓囊囊的;出了家门不一会又返回,忘了什么东西……”程父描述得很细致。程某的母亲不太同意丈夫的判断,“我儿自从小喜欢养蚕,蚕宝宝的‘房子’干干净净,桑叶洗了又洗,从不拖泥带水。”我听着听着,掌握了一点线索:慌张的心态与学习无关。
程某出生于普通家庭,父亲曾受过高等教育,在某工厂任工程师;母亲是医生,在医院上班。程某是独生子,父母都很疼爱他。从小学习用功,受父母鼓励,要努力上大学。从小学到初中毕业都一帆风顺,学习不费太多力气,终于考上重点高中。高中二年级时,程某学习成绩仍然符合要求,可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常感到不安、焦虑、心慌,不知所措,已有半年。曾经到医院看过医生。由于母亲是医生,自己的儿子也算了解,找了心理医生调试;程某的父亲心急怕儿子影响高考,找医生开药服用。儿子的状况如故,并未好转。
征得程某同意,我单独与他谈过几次。他担心要上大学了,不能常带着身体和精神的重负进入大学。程某首先申述自己如何容易紧张,看到别人打量他就发慌、心跳,有时甚至手掌出汗。他说,夜晚常常不容易入睡,在床上翻身,反复想事情,许久才能入睡。
我心急于了解“病因”,直接了当问道(因想到一般年轻人常常有心事烦恼,才不容易入睡或睡得不踏实,利用话题启发,希望能了解“病因”):“夜晚不能入睡时,在床上想些什么呢?”我特别强调,“你可以告诉我,也可以不告诉我!”程没有犹豫说:“就是乱想些事情……”根据我的经验,程某用“乱想些事情”是不愿意继续说明下去。一般判断:也许是一些琐碎小事,随便乱想,所以说不出来;或许是一些不该想的事,说是“乱想”而不愿意或不好意思说出来。我想不能放过,值得再问。我问道:“想些什么事?”我看见程某用手去抓抓头,显得不好意思说(绝不是拒绝的样子):“就是乱想些事……”
我做为心理咨询老师,年头不少了,接触的病患多呢!而且我懂得青年初期的心理特点,我很快判断出问题找到了,病因对于我来说是明摆着的。可是我观察到程某是不好意思说,我必须要用知识来解除他的顾虑。我说:年轻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时期,尤其晚上乱想些事是常有的。我要特别指出:这没有好或不好的判断,更没有有道德没道德的判断。想想而已,只要不一味追求、实现它,成为习惯,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进一不开导他,“我想知道你乱想的事情,是想了解你操心什么,影响了你的身心健康,想帮你解脱,恢复健康”。
我给程某预留了时间,要他一个星期后再来我的《心理咨询室》。哪知他第二天来找我。“你能否给我说明一下你想的是哪些事?”我觉得时机成熟了。他又进了一步,“想的是一些坏事。”我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事实判断,大概想的是手淫这类事,他觉得不该有手淫的想法才称之为是“坏事”。
我慎重地告诉他:你认为是坏的事,不一定就是坏的事。直接指出手淫的必然性、合理性和危害性。然后提出:“年轻人常会在晚上想些有关性的事情,你是不是想些性的问题?”我发现程某脸上有诧异感表现,似乎愿意就此话题深究。我直接了当提出:“是不是幻想跟女孩子要好的事?跟女孩子亲热?”一件让我开始心理咨询工作以来最为意外、最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程某摇摇头,表示不是想与女孩子亲热。“那么是跟谁要好、亲热?”我有些迫不及待。他低着头,小心翼翼地小声地回答:“跟男生要好”!至此可谓找到了“病因”,真相大白,更让我惊出一身冷汗!我第一次接触“同性恋”。原来程某患的是同性恋!老实说让我十分意外,也让我为难。我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一点经验也没有!
我安慰裎某,并答应一定帮助他走出痛苦、疑虑的深渊。我要他一周后再来我的《心理咨询室》。我找了很多书籍、资料,也找程某的父母深入谈了一次,要他们一定不要自怨自艾,也不要责怪孩子。说实话,“同性恋”在一般人之中是很难接受的,是鄙视的。
原来,程某患的是同性恋。因住在学校宿舍,大家时时很接近,同屋而睡,对同性怀有性的欲望;但是又害怕真的跟同性同学发生亲热关系,所以时刻紧张而受不了。程某的状况及焦虑状态已经半年多,却没有人想到是这个问题困扰着他,包括自己的父母,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甚至连过去诊治他的医生都没想到,也没去诊问,只是当作患忧虑症的病人开药治疗。这药只管一时镇静,却治不了心理的追求和性欲,当然包含许多缺乏生理卫生知识。此案例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提示一个人呈现焦虑的症状时,往往是操心某种事而焦虑不安。治疗者要超越症状去探讨使患者操心的事。一般说来,患者本身是知道自己令他烦恼操心的事是什么的,比如怕考试不及格,担心老师会批评他,或父母的责怪等等。因为这些事都是很具体又明显的事,患者能知晓且意识到。可是有时患者虽知道,但觉得很尴尬,不好意思说出来,就不愿意说。有些内心的秘密、个人的隐私,不想让人知道,包括治疗者在内。因此治疗者要有技巧的去会谈,排除或减少尴尬的心理,引导患者去叙述说明。我感到此例找到了“病因”,在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里不用多说几句,就能协助患者把内心的真实事说出来。最主要的关键是治疗者不能停滞于症状,能想透心理上的原理,细心去探讨主要的心理问题。
程某陷入“同性恋”不算太深,虽然他体验到了性的快感,但他却有疑虑,也曾觉得“此行为不洁”,“有些见不得人”;这些心理状态能起到端正他的心态,诱发克服不洁行为的决心。我要他手腕上带一圈橡皮筋,只要有此欲望就拉橡皮筋弹自己,警告自己。试了一段时间有一定效果。临上大学时,我又为他设计了一套追踪、矫正和巩固方案。可幸的是,放寒假回家时,程某来看望我,一个健康,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站在我面前,让我十分愉快!
值得重视的是,在青少年中“心性疾患”即与性有关的心理障碍十分普遍;各种“性异常”即性变态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毒害著社会风气。
此类案例容待后面再叙。
(完)
心理学家杨子江教授更多故事请看﹕
//m.yaggayow.com/taxonomy/1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