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代朝廷会发给百官年终奖?(图)

 2015-12-27 15:3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文献显示,早在东汉时,一到腊月,皇帝就开始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了。(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每到年终岁尾,各单位在正常薪水之外,酌情给员工发点红包或礼物,算是对属下一年辛勤工作的犒赏或激励,如今把这笔工资外收益称作“年终奖”,其实,这种不成文的奖励机制古已有之。

年终奖

文献显示,早在东汉时,一到腊月,皇帝就开始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了。高级官员的年终奖,一般由国家财政拨付,有些时候除朝廷奖励外,皇上一高兴还自掏腰包给自己赏识且劳苦功高的当红官员发个大红包。当然,国库里的银子和皇上自己的银子区别在哪?恐怕难有答案。而那些级别不够的中、低级官员,朝廷是不会给他们发年终奖的,他们要想多得些银子过个肥年,必须另想办法。

然而,彼时的朝廷毕竟与今天的企、事业单位不同,如今的企、事业担心员工拿了年终奖后就跳槽另攀高枝去了,而古时的朝廷却从不担心官员拿了钱就会辞职另谋高就。在朝廷里谋个差事,手握权柄,地位尊崇,收入稳定,而且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地带可以吃香喝辣,从古至今,只见漏夜赶科场,鲜有夜半辞官去,挤破头想往衙门里钻的人多如过江之鲫,而两袖清风且自愿辞官回家卖红薯的官吏如凤毛菱角般,难得一见。

因此,大官有年终奖,低级官员虽然没有,皇上却也从不需担心他们会挂冠而去。因为小官职位虽低,但来钱的路子也很多,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者还是处江湖以远之人,此理大家都懂,朝廷发不发红包也就无所谓了。

年终奖有多少?

那么,古代官员的年终奖究竟有多少呢?据史料记载,东汉时的年终奖数额是定死的:位至三公(司马、司空、司徒)者、大将军(高级军官),每人赐钱二十万枚(五铢钱)、牛肉二百斤、米二百斛;位至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者每人发钱十万枚,无肉无米;校尉(中高级军官)级别的官员每人赐钱五万枚;尚书仆射(相)每人赐钱三万;侍中一级的官每人赐钱两万枚。这些官职大都是中央级别的高官,而侍中以下的官员则没有年终奖。

那么,东汉时的一枚五铢钱到底有多大购买力呢?

有通经济者言,彼时一枚五铢钱大概相当于如今人民币的4、5毛钱的币值,另东汉时的一斛大米重约16公斤,200斛则有3200公斤,加上200斤牛肉,折成钱数目也不算小了。由此换算,三公以及大将军领到手的年终奖大约有10万人民币。那么,东汉高官们每月的工资有多少呢?史料记载,东汉三公、大将军的月薪是17500枚铜钱,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7000元左右,年工资收入不过80000多。所以说,朝廷发给高官们的年终奖数目可观,比他们一年的工资收入还多,如此厚赏,可谓朝廷痛爱、皇恩浩荡啊。

到魏晋时,官员的年终奖励机制基本承袭东汉,不同的只是数额多寡、实物品类略有差异而已。

唐朝时,国力空前强盛,官员们的财路大开,发放年终奖的形式也悄然起了变化。

官府放贷

唐朝及后来的宋朝,有一项前无古人的变化,就是允许各衙门向民间放贷,而且是高利贷。放高利贷要有大本钱,不事生产、不搞经营的衙门里哪里有钱放贷呢?文献记载,各“机关单位”放贷的本金,有朝廷拨付的“公用钱”,也有衙门中人自己凑的集资款作股金。上至吏、户、礼、兵、刑六部,下至府县衙门,都把这些费尽心思凑成的自有资金加上极高的利钱放出去。找官府借贷者大都是辖区内的大、小商人,因此不怕他有借无还,更不担心利润没有保障。

文献记载,彼时官府放贷的期限,短则几天,最长的一年。月息最低3%,而且如滚雪球般,收益、利润那是相当可观。放贷获取的利润,小头交给国家财政,大头则由衙门自便,大部分利息都被存进各衙门的“小金库”,供领导们灵活调剂使用,一些钱被他们吃、喝、玩、乐挥霍掉了,另一部分则用作年底给大家发奖金、发年货、塞红包等福利事业。

各部门各阶级的差异

古时候官员的年终奖除朝廷用国库里的钱支付外,其他则由各衙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在秦、汉、魏、晋时期,各衙门头头为了给辛苦了一年的“手下们”发一笔年终奖,可谓绞尽脑汁。史载为凑一笔钱发红包,各衙门有卖办公废品的,有用废书囊让裁缝改成衣服以及被单做福利发放的,而到唐朝时,放高利贷无疑是来钱最快捷、获益最为稳定、利润最高的路径了。为改善部下的生活,鼓励士气,各衙门里的头头们抄近路、出奇兵,大家各有奇招,也真是拼了。

当然,级别不同、性质差异、权力大小也使得各衙门的来钱管道与能力有天壤之别。手握重权的强力衙门,吐口唾沫都是钱,因此“小金库”里资金充裕,福利搞得好,年终奖就多。而没人求的清水衙门,“小金库”里的私房钱如光头上的蝨子,寥寥数点就在那明摆着,年终奖只能意思意思了,清汤寡水,抠抠搜搜,很是寒酸。

比如南宋时,吏部和户部这两个强势部门,“小金库”里钱多如海,里面的官员们甚至普通办事员们自然囊中富足,人人满面红光,个个出手豪阔。吏部负责组织人事,主管官员任免升迁,户部又叫度支部,相当于如今的财政部,掌管全国的田赋、关税、厘金、货币、公债等财政命脉,当然,官员的工资也由户部发放,这两个部门,一个管人事,一个管钱,都是强力的实权部门。所以各方红包汇聚,银子哗哗而来,宛若江河之水,总是源源不断。

而没人理会的“清水衙门”比如礼部、兵部,里面的工作人员则似无源之水,只能设法节流而无法开源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礼部主管文教,平时无人去求;兵部看似位高权重,但天下承平之时用处不大,尤其在偃武修文的北宋时期,武夫的地位有些尴尬,因此也无人理会。所以这两个衙门里的官吏基本靠死工资吃饭,囊中羞涩,有些人甚至穷得只能去当衣物了。

寡淡穷困的翰林

另外,翰林院,主要负责修史纂书并起草诏书,虽然美其名曰朝廷的人才储备库,但一无事权,二无财权,也无审批权,官员们找门路跑关系,从不会进翰林院行走送礼,“穷翰林”、“穷翰林”这有些嘲讽揶揄的称谓就是这么来的。

俗话说“庙穷方丈富”,翰林院里的翰林们自有来钱的路子。比如北宋时,朝廷要提升哪个官员,先由翰林院起草任命书,就是后来的委任状,任命书拟好后,皇帝拍板定稿,然后命那个被提拔的官员给起草“委任状”的翰林送些润笔费。皇帝体恤翰林们熬更打夜不容易,于是借此机会给他们一个生财的机会。这笔谢礼可不便宜,动辄数千贯制钱,或十几匹良马,再不济也得数百匹丝缎,数目相当可观。当然这笔钱不能一人独占,因为草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比如提纲、内容、修改润色、校对订正、撰写递交等程序,皆由不同人完成,那么肯定要均分利益。当然这笔钱也不是随到随分,而是把它集中起来,三伏天分一次,有冰敬之意,年终分一次,有年终奖以及炭敬的意思。翰林们凭劳动所得发年终奖,也算自己犒赏自己,皆大欢喜。

翰林中不成文的规定

文献记载,唐朝的翰林分两种,一为翰林学士,学问大级别也高,诏书大多由他们起草,因此被提拔官员孝敬的谢礼也大多由他们笑纳。另一种曰翰林待诏,诗仙李白就曾干过,虽然学问很高但级别不高,因此起草诏书和拿红包的机会轮不太到他们。

但翰林待诏自有其妙处,散淡闲适不说,还经常有机会和皇帝晤面,若有天逗得龙颜大悦,就开始高升了。既然高就的机遇多多,翰林待诏们就定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管哪个同事行大运升官了,都得向原地踏步的翰林待诏们交一笔钱,有同喜及安慰之意。假若升的官职愈高,掏出的钱相对得愈多。所以那些没有机遇升迁的翰林待诏们隔三差五就有进项,他们把这笔钱攒起来,到了年终岁尾,再把它均分了。既能冲淡无法升迁的愁思,又能沾沾喜气,真是众乐乐啊!

責任编辑: 云淡风轻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