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具备一些引向成功的特质至关重要。
尽职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顺顺当当、成绩优良,长大后能成就一番事业,即获得成功。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孩子没有一定之规,不过新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人的特质可以预见其成功,毫不意外,这些特质很多都受惠于家教。
以下是美媒《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据美国学界近期研究归纳出的成功孩子父母的10个共同点,或会对父母们有所参考。
1. 他们都让孩子做家务。
让孩子做家务。
“如果孩子不去洗碗,就意味着有人在替他们洗。”任斯坦福大学新生主任的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Julie Lythcott-Haims)在TED演讲中说,朱莉还是《怎样养育一个成人》(How to Raise an Adult)一书的作者。
她接着说:“由此,他们不仅推脱了事务,也没能学习到这两点:有许多事需要做,且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对整体有所贡献。”
她认为从小做家务的孩子会成为与同事合作顺畅的员工,这些孩子知道纠结不想做的感觉,由此更加富于同情心,且能独挡一面。朱莉的研究基于著名的“哈佛格兰特研究”(Harvard Grant Study)——始于1951年的一项追踪研究。
“通过让孩子们干家务——倒垃圾、洗自己的衣服,他们意识到必须要做生活琐事,这些事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朱莉受访时说。
2. 他们教孩子和人交往。
教孩子和人交往。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美国各地的700多名幼儿园儿童进行了追踪调查,一直追踪到25岁为止,发现他们在幼儿园的沟通能力与25年后的成功有显著联系。
长达20年的研究显示,善于和其他孩子合作、能帮助和理解别人,并能自己解决人际问题的小孩,在25岁时有更大机会获得大学学位并拥有一份全职工作。而沟通能力有限的孩子,被捕、酗酒、申请公共福利房的机率更高一些。
“这项研究表明,为了让孩子能迎接健康的未来,帮助他们发展交往和情感沟通技能是我们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该项研究的资助方——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项目主管克里斯汀‧舒伯特(Kristin Schubert)表示。
3. 他们对孩子有很高期望。
对孩子有很高期望。
对6,600名2001年出生孩子的全国性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尼尔‧霍尔丰(Neal Halfon)及其同事发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对孩子日后的成就有巨大影响。
“期望孩子上大学的父母,即便收入有限,也会帮助孩子实现这一目标。”调查发现,在校表现不佳的孩子中,有57%的父母希望其上大学;表现上佳的孩子,则有96%被寄予了上大学的期望。
这种现象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或“期待效应”,即一个人对他人的期望可以促成其自我实现;特别是孩童被寄予更高期望时,他们会表现得更好。
4. 他们夫妻关系健康。
夫妻关系健康。
生活在爱争吵父母身边的孩子,无论这个家庭是完整的还是破裂的,往往不如父母相处融洽的儿童发展得好。伊利诺伊大学曾进行一项“研究综述”,该校人类和社区发展系的罗伯特‧小休斯(Robert Hughes Jr.)教授提到,一些研究发现和睦的单亲家庭中的儿童,比成长在不时争执的双亲家庭中的孩子发展得好。
小休斯还说,父母离婚之前的冲突固然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而离婚后双亲的关系对儿童的心态调整则有强大的影响。研究发现,离婚后,没有监护权的父亲如果经常与孩子们接触,且不与孩子母亲发生冲突,孩子们会有良好表现。
不过,另一项研究发现,童年经历过父母离婚的20多岁年轻人在十年之后还为此感到痛苦。父母时常争吵的年轻人更容易有失落和悔恨的情绪。
5. 他们的学历一般较高。
学历一般较高。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桑德拉‧唐(Sandra Tang)2014年主持的一项研究发现,读过高中或大学的母亲更倾向于让孩子接受同等教育。对1998〜2007年间进入幼儿园的14,000多名美国 孩子的研究发现,未成年(18岁以下)妈妈的孩子更少能读完高中或考上大学。
部分原因在于家长的愿望。2009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了 对纽约州城乡结合地区856人进行长期追踪的结果。执笔者——博林格林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埃里克‧杜堡(Eric Dubow)发现:“孩子8岁时父母的学历水平,与孩子以后的教育程度及40年后的事业成功有明显关联。”
6. 他们让孩子早早学数学。
让孩子早早学数学。
2007年对美国、加拿大和英国35,000名学龄前儿童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让孩子自幼学习数学技能极为重要,最好他们在入学时就已掌握数字的写法、顺序以及基本的数学概念。参与研究的西北大学研究人员格雷格‧邓肯(Greg Duncan)说:“幼儿掌握基本数学技能的程度,不仅可预测数学成绩,也可反映其未来在阅读方面的表现。”
7. 他们与孩子建立了很好的关系。
与孩子建立了很好的关系。
2014年一项对243名贫困家庭出生孩子的研究发现,在三岁之前得到悉心照顾的孩子们不但在童年时期成绩更好,到30多岁时也拥有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学业水平更高。据著名心理学博客PsyBlog的博文,能细心照顾孩子的父母“能及时、合理地回应孩子释放的讯号”,并为孩子们探索世界“提供一个安全港湾”。
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李‧雷比(Lee Raby)在受访时总结说:“在早期亲子关系方面的投入可为父母的一生带来长期回报。”
8. 他们较少紧张压力。
较少紧张压力。
去年《华盛顿邮报》一篇文章的作者布里奇特德‧舒尔特(Brigid Schulte)援引一项研究说,母亲陪伴3岁至11岁孩子的时间长度与孩子的行为、幸福感和成就没有什么关联;甚而,“强势父母”或“空降型父母”的做法可能会适得其反。
“有压力的母亲,特别是因为工作压力难有时间与孩子相处的母亲,实际上可能对孩子有不良影响。”该研究作者之一、博林格林州立大学社会学家野间口(Kei Nomaguchi)告诉《邮报》,这是因为情绪像感冒一样会传染。正如亲友的开心或悲伤都会感染我们,如果父母筋疲力竭或沮丧受挫,他们的情绪状态可能会转移到孩子身上。
9. 他们更重视努力的过程,而不担心失败。
更重视努力的过程,而不担心失败。
从孩子们对成功是怎么得来的看法上,也可预见他们日后的表现。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Carol Dweck)发现,儿童(和成人)对成功的认识通常有两种不同方式。如玛丽亚‧波波娃(Maria Popova)描述的:
(1)“固定思维”,即假定我们的性格、智力和创新能力是静态的,认为成功是这些因素加起来可否达到某个既定标准;由此,为了保持聪明、有技能的自我感觉,人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成功、避免失败。
(2)“成长心态”,即不认为失败是不够聪明的证据,而将其视作促进成长、强化生存能力的激励。
这两种思维方式对孩子都有强大影响。如果孩子被告知自己考得好是因为聪明,这就属于“固定思维”;如果父母认可的是孩子的努力,孩子学到的就是“成长心态”。
10. 妈妈有一份工作。
妈妈有一份工作。(以上图片均来源于“大纪元编译”)
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发现,母亲外出工作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外出工作的母亲,他们的女儿读书年头更长,更可能得到一份高职位工作,收入比由家庭主妇带大的同龄女孩多23%。
如果母亲有工作,儿子们也往往会更多参与家务和帮助带弟弟妹妹——研究发现,他们每周平均多花7个半小时照管弟妹,做家务时间也要多25分钟。
哈佛商学院教授凯瑟琳‧L‧麦金(Kathleen L. McGinn)认为,父母的“角色塑造”,会向孩子传递关于恰当行为、恰当观念的讯息。母亲有工作的家庭,孩子较少“性别不平等”观念。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