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陈世美真是负心汉?千古骂名太冤了(图)

 2017-06-07 09: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颐和园长廊彩绘:秦香莲。
颐和园长廊彩绘:秦香莲。(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看过《秦香莲》或《铡美案》的人,无不对那个喜新厌旧的驸马陈世美切齿痛骂,以致后来“陈世美”三字成了负心汉的代名词,但凡某人发达后抛弃糟糠,就会被骂作“陈世美”。

那么,历史上是否真有陈世美?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陈世美的真实身份

戏剧《秦香莲》中的陈世美,自报家门是“湖广均州人氏”。而在中国古代,只有明朝和清初,湖北湖南才被称为湖广行省。宋代则把省级区划称为“路”,湖北叫荆湖北路,湖南叫荆湖南路。既然陈世美自称是湖广人氏,也就说明他所处的年代在明清之际,而不可能是包公生活的北宋。据均州(现丹江口市)地方志记载,清朝本地确实有陈世美这么一个人,他的原名叫陈年谷,出身于仕官之家,顺治八年(1651年)中进士,任河北某地知县,后得到康熙赏识,升为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至于秦香莲,原名秦馨莲,是陈世美的第二个妻子,两人相敬如宾、白头偕老,从未遭陈世美抛弃。如此他何以背负“嫌贫爱富、杀妻灭子”的恶名呢?

恶名来自胡梦蝶的诽谤

陈世美升任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后,很多同乡故人来投,意图捞个一官半职。陈世美虽然多次盛情接待,但都拒绝了他们的不合理请求。后因来投的人太多,应付不过来,就嘱咐管家一律谢绝。而正是这一谢绝竟为他惹来了千古骂名。

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同学胡梦蝶,以前和他一同进京赶考,并资助过他钱财,现在陈世美飞黄腾达,自己却穷困潦倒,因此也来找陈世美。没想到遭陈府总管回绝。他心生怨恨而去,恰巧走到河南南阳碰见当地一个戏班子在演出《琵琶记》,于是仔细听起戏来。

《琵琶记》是我国古代的一出悲剧,创作于元代,讲的是河南书生蔡伯喈辞别父母和妻子,进京赶考,历经波折、高中状元的故事。后又被当朝丞相看中,入赘相府。蔡伯喈只顾贪图荣华富贵,全然忘了父母和妻子。不想家乡连遭大旱,父母双亡,妻子赵五娘生活没有着落,只有怀抱琵琶沿街卖唱,靠乞讨要饭为生。

看到戏中所演正是忘恩负义之事,胡梦蝶心生一计,请戏班子按自己的意愿,将《琵琶记》的情节加以改造,把男主人翁换成他怨恨的陈世美,女主人翁则换成秦香莲,编造了一出自认为赛过《琵琶记》的新戏,即后来的《赛琵琶》,又名《秦香莲抱琵琶》,陈世美的恶名由此传播开来。

清朝的陈世美为何穿越到了宋朝?

起初,整个剧曲中并没有包公铡美的情节,那这又是怎么来的呢?

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有个戏班子在河南演出《秦香莲抱琵琶》,看戏的人格外多,他们嫌戏文太短,不过瘾,抱怨声此起彼伏。掌班的没办法,只好在正戏前头加了出《陈州放粮》的短戏,然后再演《秦香莲抱琵琶》。秦香莲的戏唱到中途,陈世美的家将奉命追杀秦香莲,但出于怜悯,放走了她,随后自刎。这本是一出戏,却激怒了台下的观众。看戏的人迟迟不肯离去,大声齐喊:杀了陈世美。义愤填膺的观众一边喊一边向台上演员扔石块,弄得场面难以收拾。掌班的急得团团转,溜到后台不敢露面。

这时,唱包公《陈州放粮》的演员还未卸妆,他灵机一动,推着他们到前台,演员们不禁质问:“我们在宋朝,陈世美在清朝,相隔几百年,怎能同台唱戏?”掌班说:“管他相隔多少年,关键是要平息观众的怨气。你们将包公的铡刀摆上戏台,直接铡了他。”于是,演黑脸包公的演员只得重整衣冠,带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穿越”到清朝,直接将“陈世美”按到铡刀下给铡了。如此一来,《秦香莲抱琵琶》就变成了今天的《铡美案》(又名《秦香莲》),清朝的陈世美由此跟宋朝的包公扯上了关系。

陈世美的恶名流传了几百年,而且还会一直延续下去,对其后人确实是“伤不起”,但从现实角度来看,这样一个万世骂名却也有积极意义,他已经成为拷问那些为图富贵、抛妻弃子的人的鞭子,时刻鞭策他们不能忘恩负义。

責任编辑: 晓均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