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华人移民回国后被大陆的高物价惊呆。(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17年8月26日讯】近日,海外中文网站《澳洲Mirror》登载的一篇文章,引来不少华人围观。该文作者在回国探亲时,惊讶地发现,中国物价高得令人咋舌,也让他明白了中国人蜂拥至海外旅游购物的原因。
文章内容如下:
每一个回国探亲或旅游的华人都有一个大快朵颐的吃货梦,我当然也不例外。但坐进哪怕是很一般的餐馆里,每个人消费一两百元人民币是最基本的了。
我在大连、上海去过不同档次的饭馆,从街边早餐店到星级宾馆里的餐厅,曾见过茶盅大小的一碗特价打折粥都要8元钱。一小笼屉生煎包子要18元。汤包要22元,更不要说上百元的菜肴了,可谓比比皆是。
中国的普通人至少要工作五六个小时才够自己出门吃一顿饭,让我对请我吃饭的人顿生出一种心怀愧疚的感觉。在澳洲,一个普通人工作半个小时左右就够出门吃一顿饭了。细想,以消费型为主的澳洲经济之所以能健康发展,跟定价机制的合理性密切相关。
中国的高物价只是表面的现象,导致高物价的背后原因实际上最耐人思考,一顿饭的定价里有多少是各种税收和管理费用,算清楚后恐怕还是挺吓人的。
在中国期间我也去过几次超市。在中国的家乐福超市里,我看到了在澳洲的中国超市里也有的茶叶、牛肉干(粒)、麻糬、凤梨酥等。我惊讶地发现这些东西的价格居然高于它们在澳洲的售价,有些是略高,有些甚至高出两三倍。
在中国制造的小食品运到澳洲之后的售价居然低于原产地,不禁让人有点百思不得其解。挣澳元的我们买同样的零食居然比挣人民币的同胞花更少的钱,我也真是醉了。相反,澳洲食品进入中国后的售价都翻到两倍或以上。
我看到的澳洲timtam饼干在Aldi里打折的时候可以便宜到2刀,到了中国的进口超市,就变成了30多块钱。澳洲的保健品,blackmores一瓶月见草胶囊打折的时候大概16刀,在中国大概要120块钱。
再比如,澳洲的牛肉平时大概是20刀一公斤,到了国内的牛排店,起价200的有的是。在中国期间我还去过上海地摊买水果,看起来很一般的李子、桃子开口就要15元一斤。大连的樱桃也开价15元,让不会讨价还价的我十分无所适从,不得不赶紧叫上亲朋好友前来帮忙。这些时令水果的叫价显然都超过了澳洲同类产品的价格,味道也不是记忆中的样子,让我不免唏嘘。
当然在国内逛商场的经历就更惨不忍睹了。
在国内一家一条丝巾都可以标价1688的商店里,我真有立马石化的感觉。在澳洲,6月末打折、圣诞节打折、就连平时非年非节的时候也要想出来个理由打折。
有网友告诉我现在的商店基本上不是为普通百姓消费的,一般的人常去的是网购或在地摊“淘货”,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淘宝会充斥各种假货了。
这次我在一家装潢档次中等的饮料店里买了一份个人量的菊花茶,就花了56元,一个果盘88元,让我这种澳洲中产阶级收入水平的人都觉得实在有些贵,显然不是中国一般工薪阶层会去消费的地方。
不过前面说的这些吃喝穿衣还是最简单的,住房的昂贵也不用我说了,我想多说几句的是车的价格。
在澳洲原装5万澳元上下的Mini Cooper在中国售价要四十几万,和我SRX越野同配的车价比我的两倍还多出不少,就是国产化以后的别克、奥迪什么的也比在澳洲原装的同品卖得昂贵,还不说国产化之后质量有所折扣。
我坐过一辆两年新的别克,车内材料的折旧速度等同澳洲同款车七八年的样子,说明所用的材料质量要差很多,但愿这些材料都只用在装饰性的部位,而不是车的主架(Frame)。
常有朋友给我打电话抱怨中国物价的昂贵,这次回国一趟我才有了比较直接的认识,如果说以我在澳洲超过平均水平的收入到中国消费都会产生迟疑的话,普通收入的中国老百姓恐怕就更得精打细算才行了。
我从心底理解了中国人蜂拥海外旅游购物的原因……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