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图)

---《谈人生之悟》系列文章之四

 2017-11-02 00: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图片来源: 维基百科)
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图片来源: 维基百科)

中国古代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都讲究修心养性。修心者,就是探索做人的客观规律,力求自己遵守它,做一个好人。对于这做好人的客观规律,儒,释,道有不同的名词,即儒家称为“理”,释教称为“法”,道家称为“道”。

在蒋中正的文学侍从秦孝仪的《进德录》里,有一个关于王阳明教弟子的哲学小故事:

甲乙相诟于衢,甲曰:“你欺心!”乙曰:“你欺心!”甲曰:“你没天理!”乙曰:“你没天理!”王阳明先生谓门弟子曰:“小子识之,两人谆谆然讲学也。”门人曰:“诟也,非学也!”曰:“汝不闻乎?曰心,曰天理,非讲学而何?”曰:“既讲学,焉用诟?”曰:“夫夫也惟知求诸人,不知反诸己故也。”

这篇文言文用今人大白话说,就是:有甲乙二人,在大街上相互辱骂,甲说乙:“你没良心!”乙说甲:“你没良心!”甲说乙:“你丧尽天理!”乙说甲:“你丧尽天理!”在一边的王阳明先生对他的弟子说:“你们知道吗,他们二人在不知厌倦的讲学呢。”王阳明的弟子说:“他们是在讲脏话,不是做学问!”王阳明说:“你没听见吗?他们在说心,在讲天理,这不是讲学问是什么?”弟子说:“既然是讲学,怎么能用脏话?”王阳明说:“这等人只知道要求别人,不知反省自己,所以才这样。”

王阳明是王守仁的别号,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绍兴姚县(今宁波余姚)人,明朝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心理学家,他也是一个学富五车,精通儒,释,道的历史名人。他去世后被追封为新建候,溢文成,故后人也称他是王文成公。他的著作流传下来的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习录》,《大学问》等。他是立德,立言,主张知行合一的一个哲学家,在明朝时就影响深远,他的哲学思想传播到了日本,朝鲜,和东南亚诸国。

王守仁这个名字来历不凡,他幼名叫云,到五岁时仍不会说话,但是非常聪明,能默记其祖父读过的书,这时遇一道士指点,其父给他改名守仁,就会开口讲话了。

他12岁开始读书,20岁参加乡试中举,22岁考进士不中,他就加紧练习武术,为他以后成为一个军事家,平息江西叛乱奠定了基础。弘治12年(1499年)他28岁,参加了礼部会试,中举,赐二甲进士,1504年在宫廷兵部任武选司主事职。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直言上书,触犯了宦官刘瑾,刘瑾报复他,向皇帝谗言,因此被贬去贵阳任职。此时他父亲也被调去南京。在他前往贵阳途中,又遭到刘瑾派的人追杀,逃脱后,他去南京会见家父,他父亲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他遵父言前往尚未开化的贵州龙场驿栈任驿丞。

心地善良的王守仁,遇到了邪恶的刘瑾迫害,走过这段弯路,经过这段挫折,他开始悟道,即总结人生哲理。他悟道:“圣人之道,吾悟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人生即修行,因心未修成,建功立业会走弯路,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忍耐,坚持下去就会有柳暗花明,绝路尽头就会有坦途。他悟“圣人之道,吾悟自足”之理,就是说,要达到孔孟之理的境界,只有修自己这颗心。“向之求理与事物者误也”就是说向外的事物寻找找其理达不到自身修行的目的。静下心来坐而悟道才是取胜之道。

龙场驿栈任职期满后,他又被调到庐陵任知县,在朝廷除掉刘瑾后,王守仁升任南京刑部主事,正德元年(1511年)他被召入京,在吏部任职,1516年任职督察院,作为御史,巡抚赣州,汀州,漳州等地。因平定江西盗贼和平定宁王叛乱有功,在世宗继位以后,他被加官进爵,任两广总督。

在他父亲去世以后,1524年他应邀在稷山书院讲学。1525年他创办阳明书院立院讲学,他的教学内容就是“心学”。用四句话概括,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也就是修心养性理论的核心和精髓。其本意是:有良知的人必能做到为善去恶。这里的“知”是指良知。“行”就是为善去恶。“知”和“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只有“行”才能达到心智的成熟,也就是达到“知”。

我在过去写的文章里曾提到“程朱理学”,在此不妨对理学的发展情况做一简单介绍:

理学,即中国古代心理学,源于春秋时期儒家子思,孟子的心性学,到北宋时期,在承传前者的基础上,由南宋学者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颖,程颐创立了新儒学。到南宋朱熹又将其发展,是为“程朱理学”。他们认为“理”是宇宙万事万物的起源,理是善的,“理”将“善”赋予人便是人的本性。人可以通过研究事物的道理致“知”,也就是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程朱理学到元朝发展的鼎盛时期,被朝廷确认为官方意识形态,也就是说成了君臣大义和社会的普世价值。

那么问题就来了,程朱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有什么不同哪?王阳明的“心学”,是在批判的继承程朱理学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程朱理学认为“理”在人心之外;王阳明认为人天生就具有良知,天理在心中。其实依我看他们两家都对,只不过是从不同观察体验角度来叙述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这就好比瞎子摸象的故事,摸到的都是象的一部分,不过与这个比喻不同的是象是人的主观世界外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而“理”是规律,它是宇宙特性,它既存在于人的主观世界,又存在于人的客观世界,也就是道家所说的“道”,佛家所说的“法”,老子讲“道无常道”,释迦牟尼讲“法无定法”。

2.程朱理学认为“格物致知”,即接触事物便可获得知识。人只有研究万事万物,才能获得“理”;而王阳明认为天理在心中,通过内心修养,克服私欲就能恢复良知,即“致良知”。他认为做人应当努力加强道德修养,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以恢复良知。

3.程朱理学主张先通过接触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以加深对“理”的认识,最终明“理”;王阳明主张先发现本心,而后博览。

4.程朱理学修养,以敬天为准则,“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认为“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也就是说一切物质化的东西都内心化了,“格物便是格心”,”格心“是去恶归善,去人欲归天理。他强调“知行合一”,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5.程朱理学做学问偏于保守,墨守成规;而王阳明的心学,较为开放。

中国古代心理学,对于我们现代人的修心养性也有参考价值,人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良知,良知是人的一种美德,是一种人生智慧,具有良知的人是心理成熟的标志。


責任编辑: 李云飞 来源: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专栏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