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能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针灸术是中国特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也可谓是中华特有之神技。相传,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之一的伏羲,他曾经“尝百药而制九针”。后世的医者在应用针灸术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实际上,针灸疗法是针法和灸法的统称,针法起源于中国南方,灸法起源于中国北方。针灸术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方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针灸术主要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三大治疗作用。疏通经络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调和阴阳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而扶正祛邪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除了治病的功效外,古人很早以前也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
在针灸术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名医名家和神奇医案及故事。
神医华佗
三国时代的著名医家华佗,人称“神医”。他年轻时曾游学徐州,兼通数经,通晓养性之术。虽然华佗的医术十分精湛,但是他淡于功名利禄,只愿作一个平凡的民间医生,以自己的医术来解除病人的痛苦,故深得百姓的爱戴。他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华佗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时候,不过取一两个穴位,灸上七八壮(按:医用艾灸,灸一次谓之一壮),病就好了。用针刺治疗时,也只针一两个穴位,告诉病人针感会达到什么地方,当针感果然到了他说过的地方后,他就拔出针来,病人的病也就立即好了。
当时的汉相曹操早年得了一种头风病,每次发作均头痛难忍。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不见效。听说华佗医术高明,曹操就请他医治。华佗只给他扎了一针,头痛立止。曹操怕自己的病再发,就强要华佗留在许昌做自己的侍医。华佗禀性清高,不慕功利,不愿做这种形同仆役的侍医。曹操屡请华佗,华佗都借故推拖不至。曹操为此大发雷霆,就把华佗抓到许昌为曹操治病。华佗诊断之后,说:“丞相的病已经很严重,不是针灸可以奏效的了。我想还是给你服麻沸散,然后剖开头颅,施行手术,这才能除祛病根。”曹操一听,勃然大怒,认为华佗要谋害他,就把这位在中国医学上有着杰出贡献的医生杀害了。
扁鹊妙手“起死回生”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医术精湛,人称“医学祖师”。他不仅善于切脉和望诊,而且善于运用针灸、按摩、熨贴、砭石、手术和汤药等多种方法治疗各种病症。
有一次,他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一种叫“尸厥”的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但是,扁鹊却很有把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使虢太子起死回生。几经周折,才把病人接诊过来。
接着,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狄仁杰急人之危
狄仁杰,字怀英,是唐朝武则天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政绩显著,身居当朝宰相。其实,狄仁杰也精通医药,尤善针灸术。不过,这一点不见于唐史,可能是其医名为政名所盖了。
在唐・薛用弱《集异记》和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中都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显庆(公元656~661年)间,狄仁杰赴京应考,路过华州(今陕西华县),见街道旁人众如堵。狄仁杰牵马遥望,见路边树一大牌,上书“能疗此儿,酬绢千匹”。走近一看,原来在牌侧躺着一个年约十四、五岁的富家子弟,鼻端生有一个肿瘤,大如拳,一端连着鼻子,其根部像细长的筷子。触之,酸痛刺骨。两眼为瘤所累,目睛翻白。痛苦危亟,命在顷刻。
狄仁杰恻然良久,上前说道:“此病我能治。”患儿父母听后喜出望外,连忙叩头祈请,并叫随从将千匹酬绢置于坐侧。狄仁杰嘱咐将患儿扶起,用针在他的脑后扎进去一寸左右,问孩子:“你的肿瘤上有感觉吗?”孩子点点头。狄仁杰马上把针拔出来,刹那间肿瘤竟从鼻子上掉落下来,两眼也恢复正常,病痛全部消失。围观者都感到非常惊奇,轰动异常。患儿的父母亲眷感激涕零,将酬绢奉上。狄仁杰笑曰:“我是可怜那病危的孩子。只是急人之危,为病人解除痛苦罢了,我不是靠行医吃饭的。”说罢,上马而去。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