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做一个知天命的人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
曾有一种观点,认为天命是不存在的,是迷信。但其实,儒者心中的天命,是客观存在并且可以主观改变的。
天命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还有着人的道德责任、为人的准则、人的出处穷通等丰富的含义。
人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在一定的背景下寄讬,在一定的凭借中发展。而且,生而为人,必须有所承担,这样的承担,无从推卸,因为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命。
心语:知天命、知天意、知天道,也就是知道自己的历史使命,即历史使命感,从而顺应既定的条件、背景和凭借,乘势而为,百折不挠地向着命定的方向前行,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懂知行合一,方可有得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就是要多搜集资料,直接去考察一下;然后“慎思之”——慎重地思考;还要“明辨之”,即辨析清楚;最后“笃行之”,就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去。“笃”就是实在的意思,要很坚定,实事求是地去做。
古人有一句话叫“学止于行而至矣”。行,就是做学问的最高点了。
朱熹也讲过一句话,“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心语:你学问再广博,如果不能把握知识的要领,那做这学问也是没用的。但是你能够把握它的精神要点,又不如你去实实在在地做。“知”必须要落实到“行”,落实到“行”才是最重要的。
调整心态,不过分求完美
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
希望能完美的解决问题或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态,对此毋需担心。但过度苛求完美,而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就属于一种病态的完美主义心理。
俗话说:金无足金、人无完人。因此,过分追求完美,岂不是庸人自扰?
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过度苛求完美,而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一旦不能达到,就郁郁寡欢、频频苛责自己或他人,就属于一种病态的完美主义心理。
心语:要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以及客观环境,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注意追求的目标不要过高。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不忘久德,不思久怨。——《孔子家语》
道不可以忘,怨不可以记。这样,情绪经常保留在积极层面,你心的器量便是海量,能真正走向宽容的境界。
宽容是心灵上的一种默契和认知,它需要器量,宽容是心胸的宽阔,正谓“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在社会转型期中,各种价值发生碰撞在所难免,人与人之间,有的因为鸡毛蒜皮小事发生冲突,有的竟酿成悲剧,事后才后悔不已。
心语: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没有什么不可商量的,该妥协的就妥协,该退让的就退让。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交往也是宽容艺术的恰当运用。
谨言慎行,人生长乐也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
我们说话的时候,通常只能说出重点,无法说得十分周全。所以听的时候难免产生疑惑。最好暂时搁置起来,等待听完之后,自己举一反三,看看还有什么可疑的地方?有机会问清楚,当然最好。若是做不到,就应该谨慎地去说,以减少过失。
看见别人做事,有些地方看得懂,有些地方不明白。这时候要多看几次或者问清楚其中的道理。不能够全盘接受,或完全加以否定。
要做到说话少犯错,做事少悔恨,必须从现在这一刻开始,养成谨言慎行的好习惯。而且每天要自我反省,不断改善。有机会还要多听、多看、多学习。
多闻多见,便是多多考证古今中外的宝贵经验。阙疑阙殆,表示尽量淘汰这些经验中不足以信赖或者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成分。
心语:说话之前最好先想一想,可能产生什么后遗症?做事之前,最好先想一想,有什么地方可能使自己悔恨的?事前预防,总比事后补救,要妥善得多。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