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单最震撼、影响最大的是中国银行业。(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18年6月13日讯】最近两年,中国金融业开出了多少罚单?罚没的金额又是多少?要算清这笔账,可真得费点功夫。这两年的证监、银保监开起罚单来,那就是开足马力、轰鸣震天的机器。要说哪个部门的罚单最震撼,影响最大,其实不是最受关注的证券业,而是银行业!
一、罚单不说谎,银行业在沉沦。
2018以来,中国银保监会以及地方银监局(含分局)针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违规行为,已经至少开具并披露了898张罚单。而去年前10个月,银监会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2617件,处罚银行业金融机构1468家……中国有多少家银行,这些罚单均摊下来,每家领到都不止一张两张,因而,已然能够说明中国银行业的迷失。
都知道,证监会给市场开罚单,板子不一定打在券商;而银保监系统给银行业市场开出的罚单,不仅在数量上超过证券业,一边掏钱一边被打脸(个别频频受罚的银行,已然在信用上大受损伤)的,那可都是各个银行。何况,从罚没金额来看,亿元级别的罚单并不鲜见——今年1月19日,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因掩盖不良贷款,被罚4.62亿元;3月16日,央行公开亿元级罚单,直指民生银行厦门分行的支付清算业务违规;去年年底,广发银行被银监会罚款7.22亿元,震惊业内……
金融业家大业大,最大的是银行,金融业的风险之源,也还是银行。在金融行业,一个工商银行的体量,能抵所有券商。整个银行业的体量,则远超过券商和保险的总和。更重要的是,银行业占中国间接融资规模的比例超80%,承受着中国经济之重。
现在的中国银行业,一家银行不被罚、被轻罚,都是大大的奖赏!而总的来说,重罚之下的银行业,已经掩不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病象。
二、中国银行业,到底怎么了?
没有银行业的出清,就没有新的经济周期!尽管银行业这两年的增长在放缓,但截至2017年11月末,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已从2007年末的54.1万亿元增至244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7%,远远“跑赢”GDP。这样高的年均增速和体量,显然是透支增长的结果,是经济过度金融化、虚假繁荣的重要表征。
严重依赖房地产的银行业,除了让房地产行业和银行业深度捆绑、自断退路,又如何谈得上出清!2016年,中国新增贷款中高达45%的是房地产相关贷款;2017年,13.5万亿的新增信贷创下新高,但其中仍有四成是房地产;2018年一季度,中国新增贷款4.86万亿元,其中1.9万亿是房地产贷款,占比达到39%……
仅就个人购房贷款而言,其能够贡献给银行的利润,其实是微薄的。而与此同时,缺乏利润增长点的银行业,却要面对节节攀升的吸储成本——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房贷利率的快速上浮。
中国居民的储蓄率,已经由2010年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今年一季度,四大行和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个人存款中的储蓄存款余额在均出现负增长;4月,居民存款大降1.32万亿元,余额为67.4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目前,各项存款余额的同比增速已经降至197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为吸储已经打起了惨烈的价格战。
在整个银行业的迷局中,一些城商行的增长数据是比较靓丽的,然而,这些银行存贷款结构的恶化,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以上海银行为例,近几年,上海银行尽管存款总额是稳步增加的,今年一季度,营收和盈利的增长也高达两位数,但个人存款、活期存款占比连续下降,保证金存款连续上涨,就盈利而言,却并非好现象——低成本的活期存款,能够为银行带来更好的利润;而保证金存款的所有权不在银行,不能成为银行的利润来源。
虽然A股上市银行低迷的估值,挡不住地方银行扎堆IPO的热情,但这是被“缺钱”逼的。而上市银行又能如何?曾经的银行业标杆民生银行,今年搞出个让股东“倒贴钱”的分红方案,俨然辱没了银行“分红大户”的好名声,凸显了银行业的艰难。
一边是逃不掉的经济周期,另一还有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崛起之下的银行业开放、变革、惨烈竞争……传统银行业当前的处境,怎一个冏字了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