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德国纳粹头子阿道夫・希特勒,许多人都对他有负面印象,因为正是他联合了日本、意大利,把当时所有的国家都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泥潭。不过,据希特勒私人医生的日记提供的证据显示,希特勒似乎具有超能力,他的很多预言都成真,尤其是关于德国战败的预言。
二战后,盟军分别占领了德国,后来在美苏的占领区分别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从此德国被一分为二。然而,在历史性的这一幕发生之前,就已经有人成功地预测到了德国战败后分裂的命运,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纳粹帝国的元首希特勒。
据说有一天,希特勒和自己的私人医生莫勒尔闲聊,谈到了对于未来的世界局势。莫勒尔象征性地问了一下希特勒的看法,他原本以为元首不会认真地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的,但是出乎莫勒尔意料的是,希特勒却开诚布公地向莫勒尔说道:
“我亲爱的莫勒尔,既然你问到这个问题,而且你又不是大日耳曼帝国的军人,因此也没必要向你隐瞒这些,我什么都可以对你说。而这些如果对军人说了,就会让人丧失斗志的。所以你千万不要向别人提起这些。你听着,根据我的预知力,我们就快战败了。战败后我们将会一无所有,这里将变成一块美丽的草坪,草坪上将会挂着一个木制牌子,上面写着‘纳粹总部’。在这附近,将会筑起一面长长的墙壁,苏联人会割占我们的大片领土,许多东方的日耳曼人将会被迫背井离乡,而剩下的德意志将会一分为二,成为两个敌对的国家,这种局面将会继续到本世纪末。”
在聆听希特勒的这番肺腑之言,莫勒尔非常惊讶,不过他将希特勒的这番话,真实地写入了自己的私人日记中。
历史证明,希特勒的这个预言成为现实。德国战败后,同盟国根据在此之前的波茨坦会议中的协议,决定在德国战败后将其一分为四,分别由四个战胜国占领,并且合组一个最高管理单位盟国管制理事会来作为治理德国的最高机关。
但由于东西方之间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在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主的共产阵营逐渐疏远。
1948年3月时,美国、英国、法国三国呼吁苏联共同在伦敦举行会议,将各国分别管理的德国领土合并,组成一个新德国政权,但是这个提议被苏联拒绝,苏联此后更是加快了将德国东部分裂出去的步伐。
面对苏联的这种行动,西方的英法美三国针锋相对,先把三国的占领区进行了合并。
后来在1948年6月20日,西方占领区境内进行货币重整计划,当时西方三国占领区内原本分别发行的货币进行了整合的动作,发行了的西德马克,而苏联占领区也在短短三日后发行了东德马克,象征着东西德正式分离。
东西德分离后,为了防止东德的人民逃到西德境内去,在苏联的支持之下,东德方面曾于1948年中开始,对属于西德管辖的西柏林地区进行了为期11个月的封锁,希望透过此举达到完全控制整个柏林地区的目的,但是这个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柏林封锁解除后,在原来的西方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而东德方面也在1949年的10月7日宣布正式成立以德意志社会主义统一党,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61年8月13日,东德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全封闭的边防系统,被称为“柏林墙”,全长167.8公里。
不过,这则预言也有小小的出入,因为根据希特勒的说法,他的元首宫邸附近将会挂有一块木制的牌子上面写着“纳粹总部”,但事实上,后来立在那儿的是一个石碑,而且写的也不是“纳粹总部”。但这些都是一些细节的出入。
外界狐疑的是,难道希特勒真的具有超能力?也有人怀疑这个预言是假的,是后人杜撰的。但是这个预言又确确实实存在于希特勒的私人医生,莫勒尔的私人日记之中,其真实性显然也是无法否认的。
据悉,希特勒的其他一些预言,后来也都变成了现实。
例如在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他预测到西方的国家尤其是英、法两国不会对德国的吞并行动有所阻挠。果不其然,他的这个预言确实非常正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面对纳粹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英、法两国大力推行所谓的绥靖政策,不断牺牲盟友的利益,对希特勒纵容姑息。
此外,希特勒还预言自己亲密的战友和忠实的追随者希姆莱和戈林,会在希特勒临死之前10天内,同美国人勾结,背叛希特勒和纳粹的事业。希特勒做出这个预言时,正是纳粹帝国最为强盛的时候。当时希特勒已经在西线击败了法国,在东线对于苏联的战争也进展顺利。
戈林是纳粹的空军头目,是仅次于希特勒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纳粹党魁。希姆莱则是著名的党卫军和盖世太保的最高领导人。
这两人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波助澜者,都曾心甘情愿地随时准备献身于希特勒,而戈林和希姆莱当时均对纳粹的胜利深信不疑,丝毫也没有背叛希特勒的意图。
当时,大家都对元首的这个预言感到十分的不解和惊愕,在听到了希特勒的这个预言之后,戈林更是颤抖了足足有半个小时。尽管如此,希特勒的这个预言最后还是实现了。
1944年后,随着盟军在大西洋沿岸开辟了第二战场,纳粹德国末日的来临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戈林和希姆莱这两人也开始盘算自己的未来。在希特勒战败自杀前几天,他们悄悄地与美国方面进行停战谈判,他们打算活捉希特勒,作为与美国人交换的条件。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