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18年7月18日讯】中国有两种东北人,一种是生活在东北的东北人,一种是离开了东北的东北人。后者离开了家乡,对东北的感情愈发复杂。
我们和8个东北人聊了聊,他们如何看待故乡,又如何看待自己的东北身份?他们代表了一种侧影,即东北强势文化如何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并如何与本土文化融合?
1
东北人在北京
“在北京我敢于指出别人的错误,
在东北我可真不敢。”
年糕,24岁,学生
有一次在沈阳买星巴克,临时有事,需要服务员帮我换成外带杯,服务员直接质问我:“要外带为什么不早点说?”我说:“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
有时候去买衣服,想试一件挂得比较高的衣服,店员会直接跟你说你穿不进去。
在东北排队,前面一定不能隔距离,要不然肯定就被插队。上次一个插队的大妈指责我:“你太瘦了,不站好位置。”我:“…….好的。”
还有一次是在街边面馆吃饭,我看见一个服务员拿着一碗面问另一个服务员:“这面是谁的?”服务员指着一位顾客说:“就墙角那个胖子的。”或者是“那边那个秃头的。”
北京给人的感觉是“礼貌且冷漠”,但东北是粗鲁且热情,如果你在东北的街上客客气气地问路,别人可能会用看SB的眼神看你,一般东北人都是上来就问:“xx怎么走?”就像和你已经认识了10年一样。
在北京我敢于指出别人的错误,比如有人在电影院抽烟,我能鼓起勇气对他说:“你不要这样”,在东北我真不敢。
其实东北人并不欺负外地人,东北人是一视同仁地欺负所有看起来比自己怂的人,比如像我这样的。
“现在回家,基本上三句话
‘您说得对!’、‘可不是么!’、‘我也发愁!’”
猫姨,28岁,律师
我妈是监管部门的公务员,从小学起,不必要的学杂费都不用交,比如补课费,微机课,形体课那些学校创收用的费用都不用。我上初中,想去哪个去哪个,不像北京有学区房硬性规定,满大街都是处长,很难。那时候还觉得,这种以人情关系为准则运转的生活挺好的。
第一次去北京公立医院看病,排了一个小时,直接崩溃。我在老家看病从来没排过队,到了就直接去诊室,因为我哥是哈医大的。那时候开始意识到,如果我家没这个关系,能不能看上医生都是个问题。
朋友家一个姐姐找对象,中专毕业,在企业当会计,长挺好看的,但是找一对儿就黄。我问我爸原因,我爸说,“她那不是正经工作,私企指不定哪天就黄了,事业单位才算。”尽管她实际收入和那些事业单位的人没什么差距。
公务员的吸引力对东北人来说还是很大的,以前有个北大的同学,能力很好,也漂亮,上学的时候很活泼,现在回了吉林当公务员,每天打三国杀,到点提前下班。同学聚会的时候我整个人都震惊了:你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呢?再过十年,你的衙门被撤了怎么办?那你再也做不了别的了。我们几个好友在小群里说,都是像她这样的,吉林经济能好就怪了。
我奶奶至今对我“没有正经工作”不满。她觉得我费那么大劲儿,上北京就找了一份“合同工”的工作,我跟她说,有合同,企业不能随便开人,她说“看把你能耐的”;我跟她说,我赚的是舅舅他们学校差不多四倍的工资,她苦心劝我,“你还不懂事儿,觉得给两万就是好工作,要为自己未来着想。”
现在过年回家,我基本上是“您说的对!”、“可不是么!”、“我也发愁!”
我妈有一个朋友,在市里当官。有一回她们俩一起吃饭,对方很诚恳的说,“以后你姑娘毕业了,给你弄到咱们市里财政局。”这在东北,是一份非常大的礼物了。
“现在吃到难吃的菜,
不再会叫老板再来一份了。”
黑黑,28岁,广告创意
刚来北京租房就遇上黑中介,不给退押金。我直接上门去了,对方也挺横,估计就是吓唬来要押金的人,我也没怕。毕竟我是东北人,挺凶的,最后还要回来一点儿。同时跟我一起去的还有一个南方人,没吭气,自己灰溜溜走了,也没把押金要回来。
很多人说东北人野蛮,脾气不好,我觉得这也不是坏事儿。有个朋友觉得我凶,了解了觉得我人挺好的,“凶”是对事不对人。
我们东北人不太会拒绝别人,如果别人有事相求,即使知道难办至少也会试一下,朋友的话会竭尽全力。来了北京才发现,这边有些人觉得为难会直接说做不了。
不过现在我也慢慢变了,有朋友找我帮忙,我有时候还是会考虑一下,自己的事情已经很多,可能没以前那么上心了。
还有一个细节,以前在东北去餐馆吃饭,要是吃到难吃的、明显厨师做坏了的菜,会直接叫老板再来一份,现在只会在心里暗暗想,下次不来这家了。
2
东北人在上海
“酒桌上,
吹牛比凉拌黄瓜更像下酒菜。”
小龙,30岁,记者
东北的酒桌是我一直想逃离的地方,那句“去哪儿提我,管用!”是我最不想听到的大话。
我爸那一辈,喜欢喝酒,喝完酒喜欢没有边儿地吹,酒劲儿一上来,全中国都能说成是我们家统治的。跟他喝酒的人都有这毛病,吹牛比凉拌黄瓜更像下酒菜。
先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走过南闯过北、长江里面下过水,自家人听着真的特别尴尬,他最南到过大连,最北就是绥化,长江根本没去过……吹完年轻吹现在,把全市的官员都念一遍,说得好像自己跟谁都熟,实际上性别都能给人弄错,明明某某局长是个女的,只是名字像男的,说自己是他老婆的表弟……不管什么饭局,只要有外人在,结尾一定会说一句“去哪儿提我,管用!”
有时候我去采访,别人一听我是东北人就会认为我应该很能喝酒。我的目的是采访,如果我们聊开心了,我肯定陪你喝,但他要是这么说,我一定翻白眼。所以在进行正式采访的时候我会克制自己的口音,听起来不严肃。
“在上海,
别主动请别人吃饭。”
W,35岁,音乐教师
我身上最明显的东北特征就是说话直白吧!比如我找朋友接一个私活,我会让对方直接回答OK不OK,如果话说得太委婉,反而要花时间去猜测对方的心思,但上海人就是喜欢猜,喜欢拐弯抹角,太直白了他们觉得你不客气。我现在也学着用一些比如“哈”之类的语气词引入一下,实话说,这很浪费时间。
上海解放了我。以前哪怕生活拮据了,请不起客,也想硬扛,但现在大家都是AA,关系再好也是AA。想起一件事儿,有一回我主动请一个朋友吃饭,她从南京来上海玩儿,我结账后她死活都要转给我,并且用很奇怪的眼神看我,意思是“你莫名其妙为什么要请我吃饭?”“我们之间到了你请客的交情了么?”
以前别人跟我提要求,我基本上都会答应,其实有些办不成或者办得不怎样。现在我不会了,我会说“先帮你看看”,能不能做要等了解了再说。
3
东北人在广州
“南方人吃点心是消遣,
东北人吃点心是求生。”
刘特,25岁,公务员
上大学的时候,我最经常被人问到一个问题,“你不是东北人吗?还怕冷?”我靠,哪儿一样了?哈尔滨冬天的北风也很刺骨,你没带围巾会冻脸,没带手套会冻手,但都是冻局部,你总会进室内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解决这个问题。但你在广州,是从头发到脚趾地冷,而且找不到热源,只能寄托于太阳,但也很少有太阳。
现在毕业了,出来自己租房,我已经给自己添置了电热毯和电暖气,最近在研究怎么装浴霸。
在东北吃饭跟广州差异也很大。我第一次用公筷,第一次饭前用茶水烫碗;东北吃大豆油,南方吃花生油或调和油;东北人做菜放很多油,油越多代表菜越好吃,而且很少有青菜,茄子青椒就是蔬菜了,来广州之前我没见过单炒一份青菜这种东西;不过东北的菜式基本上可以叫“土豆炖一切”,而且比较糙。
有一回,我拿了我妈做的粘豆包回来分给朋友们吃,他们问我,怎么没甜味啊?我说要自己蘸白糖,他们还是很难理解,这不是甜点么?我一开始还有耐心解释,后面有点怒了,告诉他们,这不是点心,这是粮食,你们吃是为了消遣,我们吃是为了求生。
不过现在已经吃习惯了清淡的粤菜,偶尔连吃两天重口味会受不了。平时一有机会我就教我爸妈,怎么炒青菜,怎么煲汤。他们觉得吃起来也可以,但不会主动做,让他们改掉饮食习惯太难了。
4
东北人在四川
“南方人讲笑话的段位
跟东北人差老远了。”
曾爽,29岁,医生
和南方同学在一起,感觉他们说话都没意思。尽管人也很诚恳,但很少有幽默感。假期回去和高中同学吃饭,永远都能笑到抽搐。东北男生天生爱演,开玩笑的段位高。赵本山《卖拐》刚播,第二天全班男生都能把台词背下来。下课了,一个人起头,3500,另一个人说4000,5000…….能说上一年。而且有些梗只有东北人才会说,比如见面问“要啥自行车?”
赵本山还上春晚的时候,有时候会把小品在辽宁省春晚上先演一次,然后再搬去央视春晚,我们都看辽宁春晚,感觉气氛更放松,央视春晚他都是紧绷着的。
但是我也不完全认同某种东北式审美啊……之前在北京工作了一年,三里屯soho楼下有个酒吧,是东北人开的,里面时不时会有一些店主觉得人们会爱看的表演,比如人妖穿着旗袍唱李玉刚的歌这类,印象最深刻的是,时常会有二人转演员打扮成赵本山的样子,然后地上放一个乌龟的玩偶,玩偶上面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小日本”,二人转演员就拿假的枪对着乌龟bangbangbang的开,一边开一边嘴里喊着:“打死你个小日本”。非常东北了。
现在最好的一圈朋友里很少有东北人,这和智识水平,经济水平,家庭出身有关系,和地域完全没有关系。地域标签也会打,但一般都是偏正面的,比如“他们XX人做菜很好吃”,但绝对不会有“XX人都很小气”的说法,正常人都不会把这个标签和行政区划扯上关系。
5
东北人在厦门
“福建的女孩子吃苦耐劳,
我们在家不做家务的。”
小新,22岁,学生
我妈20年前来了厦门,刚来的时候,总有人看她是外地人,就问她“你们是不是在那里生活不好,混不下去了才来我们这儿?”我妈性格很直,一般直接和对方吵起来。
我7岁搬来,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东北口音。上小学的时候,我担任课代表,老师让我点名统计签到,我大声地说:“骑(七)个同学没到。”全班哄堂大笑,很快我就改掉了口音。
我挺喜欢身边的福建人,他们普遍比较踏实。哪怕觉得工作不适合自己,也会争取学点东西,去另一个地方上班,比较少负面情绪。比如考公务员,南方人是“努力努力,一起加油”,东北人会说要关系啊,黑幕很多啊,特别严重的负面情绪。北方人茶余饭后酒桌谈资就是这个,但是南方人聚在一起感觉更多地会聊一些吃喝玩乐什么的。
福建人普遍内敛,没有很深的接触的话,你是看不懂这个人的,你不知道他对很多东西的看法。但你更容易看清一个北方人,他很容易显露出性格里的优缺点。南方人在情感上更独立一点,北方人更需要倾诉,发泄。
我现在性格比以前缓和很多,情感上更多不依赖别人。以前比较情绪化,可能也是南方朋友影响我的吧!
感觉福建的女孩子特别勤劳,吃苦耐劳,她们会在家做家务。他们一般家里都至少两个,有一个姐姐,姐姐会比较有担当。东北大多都是独生子,响应国家号召嘛,也跟东北人不重男轻女可能也有关系。独生子就宠着,我们在家都不做家务的。
6
东北人在香港
“去香港同事家喝酒,
他们竟然一人拿一支上门。”
李哥,34岁,国企工程师
我毕业后去了一家国企,很快就被公司派到了香港。至今还没习惯,香港的道路特别窄,住的房间也小,反正哪儿都小。不像辽宁,能撒欢儿地跑。
香港人精明,不爱主动跟人交流,一是一,二是二,不像我们那边,办个事都是自来熟,聊一聊都能拉得起关系。
这么多年,大家都一口一口地“哥”来叫我,可能是我年龄比较大,也比较豪爽吧,要是有朋友同学来香港,都是我掏钱。这种事儿就是自然而然的,就像我去你家吃饭你也得请客一样。有一次我去香港同事家喝酒,他过生日,到了发现其他同事都一人拿一支酒上门,我还纳闷,心想这不都得主人家准备好吗?后来我才知道,南方人一般聚会都是尽量AA,如果不AA肯定会提前打招呼的。
谁身边没有几个来自东北的朋友呢?
东北人出走东北,他们被其他地方文化改造,同时也在深刻改造着另一种文化。据说外地人跟东北人讲话,口音也会被带跑偏,从“怎么”到“咋地”,从“AB西D”到“唉(二声)呀妈呀”……根治塑料普通话。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地图炮整天飞来飞去,难保哪天不落到你身上。如果非要说放地图炮是全世界人民的通病、人类的群居性使然。我们也只好无奈地感叹:
“你们人类啊,都这副德行。”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